推動環保 擬徵膠袋稅

推動環保 擬徵膠袋稅

【本報訊】港人使用膠袋數量驚人,每年傾倒在堆填區的膠袋超過一百二十億個,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透露正參考海外經驗,研究在港徵收膠袋稅的可行性。愛爾蘭於○二年每個膠袋開徵約一元半的稅款後,膠袋用量大幅下降九成,因此成了港府借鏡的例子之一。有環保組織建議政府可分階段,先向大量派發膠袋的機構如超級市場及便利店收費。

每個五角 年稅收達五億
唐英年昨表示,港人每日傾倒在堆填區的廢料達一千零六十四公噸,相等於三千三百萬個膠袋,每名市民每天平均丟棄近五個膠袋,情況嚴重,因此環境運輸及工務局會研究如何協助零售業界減少派發膠袋及回收再造;該局亦計劃推動市民循環再用膠袋及自備購物袋。
同時當局正研究,參考海外在膠袋稅或收費上的做法,探討這些措施在港的可行性,但未有具體時間表。
據了解,當局其中一個參考的國家是愛爾蘭。綠色力量行政總幹事文志森稱,愛爾蘭在○二年起,每個膠袋開徵約一元半的稅款後,整體膠袋用量由每年的十二億個,大幅下降逾九成至六千多萬個,因此港府可向愛爾蘭取經。
但文志森認為,若在港開徵膠袋稅,每個膠袋宜徵收五角,估計每年稅收可達五億元。

團體建議 大機構先付費
地球之友助理總幹事劉祉鋒批評,政府實施膠袋稅的步伐太慢,建議當局以分階段形式,先向大量派發膠袋的機構收費,以落實「污者自付」的原則,同時可減少對小商戶的衝擊,而收取膠袋稅宜撥入專款專用的環保基金,用以推動宣傳及教育的工作。
環保組織所指大量派發膠袋的機構包括百佳及惠康超級市場,兩間超市均促請政府在推行有關稅收前,必須廣泛諮詢業界及市民的意見,以及考慮執行上的困難。

大量派發膠袋的超級市場,可能是徵收膠袋稅的首要目標。 韋志滿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