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 聲 - 陶傑

掌 聲 - 陶傑

中國總理召開記者會,答記者問,提到反對「國家分裂」時,說了一句豪情萬丈的狠話,記者席上的中國記者竟然響起一陣掌聲。
據報道,席上的外國記者對這陣掌聲殊感困惑,紛紛垂詢:你們為何鼓掌?中國記者反倒驚訝地說:完成統一大業,「溫總」說出了我們的心聲,難道不該鼓掌嗎?
新聞記者要保持獨立和超然,對世事的興衰保持理性,不要投入情緒,因此新聞記者是知識份子的職業。中國沒有知識份子,文人喜歡攀附權力,文人又中了一點儒家毒,自以為感情豐富,相信甚麼「先天下之憂而憂」,這種人當記者,像他們的「溫總」一樣,常常很容易動感情,時時出現不專業的小動作。

董建華宣布辭職,開記者會,一個香港女記者提出一個問題,她這樣開頭:「董生,我記得當我同你第一次食飯的時候──你提到了做特首的許多難處,你這八年來有甚麼難忘的事呢?」問題本身沒甚麼,突兀處在於「董生,我記得當我同你第一次食飯的時候」。這句話是甚麼意思?是該女記者暗示與董建華有很深遠的交情,還是第一次與特首這樣的大人物食飯,像初戀第一次約會,像一項殊榮,令這位小女生畢生銘記,長懷胸臆?
特首跟女記者食過飯,也跟無數人士食過飯。即使是單獨的燭光晚餐,在眾目睽睽的記者會上,也沒有必要重點着墨標榜,否則感覺就很怪異。果然,董建華也很感性地答:「我退任之後,一定會跟你再食飯,而且這不是一張空頭支票。」老人家忽然嘴角含春,眼神閃漾着一朵粉紅色的蓮花,整個記者會的氣氛,立時變得曖昧起來。

在六四「事件」期間,也有香港的女記者目睹人民解放軍平暴清場,歇斯底里地大哭,說要加入學生的染血的風采共同犧牲,要勞煩老闆抓住電話,在香港強硬命令她回來。
國際記者會是一種很現實的場合,講嚴格的操守,在座全是紐約時報或BBC之類的專家大牌,哪一個記者提出一個愚蠢的問題,浪費時間,立時遭到同行鄙夷。如果貝理雅在倫敦開記者會,宣布為了英國人民的幸福,他決定布殊一樣攻打伊拉克,摧毀邪惡軸心,座上的英國記者會激動萬分,集體鼓掌嗎?
「與國際接軌」的意思,是出席國際記者會,有如出席在香港文化中心維也納交響樂團的演奏會,如果不懂,千萬不要亂鼓掌,看人家率先拍手你才跟進,勿亂加插「有中國特色」的鼓掌,這樣,樂團的指揮感激你的合作,散場後說不定會請你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