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七、八成帶子據稱來自廣東湛江,不過在湛江從事帶子批發的商人以及研究貝類的大學教授都表示未聽說當地的帶子有問題。
據悉,湛江出售的帶子主要採自北部灣和東海海域,並非人工飼養。當地市場和酒樓昨日如常有帶子供應。
霞山水產批發市場是湛江最大的海產批發市場,從事十多年海產批發生意的黃先生表示,目前雖非旺季,但該市場每日仍有近萬隻帶子批發到深圳和香港。
他表示,由於人工繁殖帶子的技術未成熟,湛江出售的帶子主要產自北部灣和東海兩處海域,要潛水到海底打撈,一般在農曆九至十一月是盛產帶子的旺季。
他又表示,湛江出售的帶子有兩個品種,花裙帶子品質較次,當地人稱作「沙帶」或「次帶」,主要特徵是裙邊不規則。另一種叫青口或黃口,品質比花裙帶子好。他又稱,帶子批發多以每隻計價,較細小的一元一隻,大的則要七、八元一隻。不過,他又表示,由於海洋受到污染,帶子數量减少,批發帶子生意愈來愈難做。
湛江海洋大學教授兼中國貝類學會理事蔡英亞表示,沒有聽說湛江有人因食帶子中毒,他也是看到香港電視新聞才得知有香港市民因食帶子出事。
蔡教授估計,問題帶子是受到污染,毒素集中在內臟,市民連內臟吃下才會引致中毒。他指出,在廣東和福建等沿海地區,曾有人因食了織文螺而中毒。他說,「織文螺細小且少肉,在城市沒有人吃,但有村民炒熟後當瓜子吃。」他又稱,織文螺本身沒有毒,因受到污染才有問題。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