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穿高跟 可免足患<br>鞋底損耗易傷足踝新鞋只宜穿兩年

少穿高跟 可免足患
鞋底損耗易傷足踝新鞋只宜穿兩年

【本報訊】要足部健康,走路時四平八穩,除要注意避免運動時弄傷足部外,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也同樣重要。有足部治療師表示,市民應該根據自己的足形選購合適鞋子,最好每隔一、兩年就換上新鞋;同時建議貪靚愛穿高跟鞋的女士們,要在辦公室預備一對運動鞋或平底鞋作替換,以免因長期穿着高跟鞋令腳趾變形。 記者:馮永堅

坊間鞋子多以顏色及外觀等吸引市民,配合個人足形的鞋款並不多。本港的足部治療師KelliePidgeon接受訪問時表示,足部形狀其實像指紋一樣,每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足形,如外八字、內八字、扁平足、厚肉等,因此要選一雙配合自己足形的鞋子,才能避免走路時足部隱隱作痛。她指出,有生產商在造鞋時特別於鞋的外側、內側及鞋底位置加厚軟膠,令外八字、內八字及扁平足的市民走路時更舒適,鞋子也會較耐用。

穿高跟鞋容易扭傷
Kellie說,要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並不困難,簡單可先從自己的足形入手選購鞋子;其次是在合適的場合穿着合適鞋子,如跑步時要穿鞋身較軟的跑鞋、行山則最好選擇鞋底較硬的爬山鞋。她強調,市民每走一千公里路,或穿新鞋約一、兩年後,就要換鞋,以免鞋底的軟膠過度損耗,令足踝缺乏保護而受傷。
經常穿高跟鞋的女士們容易扭傷腳踝。Kellie稱,女士們若經常穿着高跟鞋,全身的壓力就會積聚在腳趾上,最終會導致腳趾變形。她見過有女士因穿了高跟鞋而「拗柴」,痊癒腳踝也不時隱隱作痛。她建議貪靚一族應盡量不要穿高跟鞋,但若「避無可避」,則應在辦公室準備一雙運動鞋或平底鞋替換,令腳部可稍作休息。

鞋身過窄會致灰甲
此外,為人父母往往因為省錢,為子女挑選鞋子時都會買大一、兩個碼。Kellie指出,這種選購鞋子的方法極為錯誤,因為小孩走路時會因鞋子太大,增加了足部與鞋墊之間的摩擦,從而生出水泡。若鞋子尺碼太大,可加一片鞋墊減少鞋子與足部的空隙。
Kellie認為市民可用一個古老的方法選購一雙合尺寸的鞋子:用手指量度腳跟與鞋子的空隙,而空隙最好有一隻手指位的闊度(約半吋),這可避免因鞋身過窄而導致灰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