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海關與內地、新加坡、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執法部門的情報交流,破獲本港歷來最大宗氯胺酮(俗稱K仔)毒品案,在機場及尖沙嘴一間酒店等多處地方搜出的一百七十多罐奶粉罐內,撿獲共重八十七點五公斤高純度K仔,市值三千萬港元,拘捕七名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毒販,疑屬國際販毒集團成員,海關懷疑毒販趁復活節將至,以迂迴路線將在印度製成的K仔毒品偷運來港。行動至今仍在進行,預料稍後會有更多人被捕。 記者:馮志偉
海關助理關長周藹桐(情報及調查)昨日聯同海關毒品調查科高級監督梁麟祥及多名同袍召開記者會,向傳媒講述破案經過。而海關關長湯顯明代表保安局長李少光,到臨會場嘉許有份參與今次國際緝毒大行動的海關人員。他並透露下月往深圳出席兩地海關部門的定期會議時,會提出採取立即通報機制,一方取得販毒情報隨即知會對方跟進,以減低毒品流入。
被捕四名新加坡籍男子及三名馬來西亞男子,年齡由四十三至五十歲。助理關長周藹桐表示,近年內地與香港對K仔的需求很大,今年至今(包括今次破獲的一宗),本港共撿獲九十四點七公斤K仔,相比去年全年撿獲四點八公斤,多出接近二十倍,加上情報顯示,毒販近年趨向是從東南亞及印度等地偷運K仔來港及內地,原因是使用K仔在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國雖受管制但不違法。
因此,海關從今年二月初起展開代號「刺刀」的緝毒行動,透過與廣州海關緝私局、深圳海關緝私局的情報交流,及新加坡中央肅毒局、馬來西亞警方及印度海關的合作留意毒販出入。三月十三日下午三時,關員在機場入境大堂截查一名經新加坡來港的馬來西亞男子時,從他的護照發現他較早前由馬來西亞經新加坡往印度,之後由印度的孟買往新加坡再來香港。男子自稱為商人,但護照顯示每一處地方他只是短暫停留及過境,關員已覺可疑,用X光檢查他的行李篋,發現內有三十二膠罐物體,打開檢查,膠罐包裝為纖維奶粉,罐口有膠條密封,關員着他打開一罐檢查,男子辯稱為貨辦不便打開,並從篋內拿出產品目錄佐證。
但關員憑經驗認為男子不可信,用專門緝毒的電離子機檢查那些奶粉罐,相信罐內是毒品後再全部打開,證實罐內全是K仔,每罐載有五百克K仔。關員拘捕男子後游說他與海關合作,展開監控遞送行動,安排男子繼續拿毒品往尖沙嘴一酒店與接應的毒販交易,然後又搜查旺角及紅磡等多處地方,再撿獲一百零九罐藏有K仔的奶粉罐,拘捕三名新加坡男子及兩名馬來男子,並在酒店接應毒販房間內搜獲六十萬元現金。翌日,關員再在機場拘捕一名新加坡男子,撿獲三十四罐藏有K仔的奶粉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