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加息不一定利淡經濟

陸叔理財:加息不一定利淡經濟

本地的加息壓力隨着資金外流而日大,尤其是銀行同業拆息近日持續高企,一個月期的拆息穩守在1厘以上,令不少分析相信,息口上調是遲早的事,問題是短期內,港息會上調四分一厘或是半厘而已。
其實,本地息口上調四分一厘或是半厘,在我個人的分析而言,相信市場所受的影響不會太大,只是加息的速度,會不會過快而已。為何我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者我們先從美國的息口及股市表現,甚至美國的經濟數據作出分析。
美國自去年起共加息6次,美息累積上升1.5厘,但美股除了在首兩次較受影響外,其餘時間,美息上調均不會為美股帶來太大壓力,其中杜指更在早前創出45個月新高,可見加息對股市的影響,是十分輕微。除此之外,美國的消費亦似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為無論消費者信心指數,或消費金額數字,甚至乎消費信貸總額,都沒有因加息而受到影響。

可產生財富效應
出現這個現象,相信是不少分析家想像以外,因為這似乎一反過往經濟傳統的表現,遠的不說,就以2000年為例,雖然科網泡沫爆破是推低美國經濟及股市的元兇,但聯儲局當年持續加息的行動,亦成為不少分析認定推低當時經濟的其中一個主因,可見息口上調,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是不能忽視。但美息已累積上調1.5厘,市場的情緒卻絲毫沒有受損,在細心分析後,我覺得其中一個可能是市場的資金充裕程度,遠超市場所想。
為何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或者我們必須消除加息一定只會帶來利淡影響這個概念,因為加息是可以引發出財富效應。其實投資者一直認定,加息只是收緊貨幣的政策,但其實銀行存款所收取的利息收入,是會隨着息口不斷上調而增加,從而產生財富效應,所以如果息口上調的地方,貸款需求並不殷切,與此同時,存款比率十分高,那麼加息很大機會會一反常態,對當地的經濟帶來利好的刺激作用。
當然,美國的存款比率,一定不是處於高水平,這個是不爭的事實,但美國的經濟仍可在息口持續上調下,繼續其穩定的復甦步伐,當中很大原因,便是來自當地的借貸比率並不高,故投資進程不會因為息口上升而受阻,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美息愈是可以持續上調,即代表當地的經濟愈是理想,愈是有能力承受息口上調的影響,這無疑對市場帶來極利好的心理影響。
事實上,本地的經濟正在穩步復甦過來,加上香港比美國多了一個優勢,就是存款比率較高,而借貸比率相對亦較低,在這些利好因素下,本地息口就算真的上調,我亦相信對大市不會有太大的利淡作用,只要港息不會在今年內上調超過1.5厘,我實在看不到本地經濟為何不可承受。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