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批含可致命藻源毒素的帶子近日流入本港,全港過去兩、三天最少有十九名市民,在五個街市購買帶子進食後,出現四肢麻痹、視力模糊等中毒症狀。衞生署指藻源毒素大量聚積於帶子內臟,經高溫烹調不能分解,呼籲市民進食帶子、青口等貝類海產時不要吃內臟。有學者估計今次出現連環食物中毒事件,與內地水域上月多次出現紅潮有關。 記者:雷子樂、梁洵瑜、陸文超
衞生防護中心昨表示,本月十四及十五日內,分別有五男八女進食蒸帶子後,在二十至九十分鐘內,出現神經系統相關症狀,包括暈眩、四肢麻痹、視力模糊、抽筋等。食物中毒市民年齡由十一歲至五十七歲,當中七人曾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不用入院,現情況穩定。中心不排除會陸續有新的中毒個案。
而最新懷疑進食帶子後食物中毒的個案,發生於牛池灣坪石邨金石樓,一家四口昨日傍晚買帶子返家進膳,結果飯後眾人均感不適,手腳發軟。該家庭男戶主姓譚(四十四歲),其妻姓梁(四十五歲),分別育有五歲和十歲兒子。由於其中一子昨日生日,兩夫婦遂於傍晚在大成街街市買下一批帶子作晚飯加餸。眾人晚飯後,開始陸續感到不適,手腳發軟,於晚上九時許報警,救護員到場將他們送往聯合醫院治理。
另外,黃大仙鳳德邨一對八十歲及四十二歲的父女昨晚進食從鳳德邨街市購買的帶子後,出現嘔吐及腹瀉,送院診治。
造成多宗中毒個案的毒帶子主要購自黃大仙大成街街市、柴灣市政街市、上水石湖墟街市、天水圍頌富街市及元朗大橋街市。食物環境衞生署昨已到各街市呼籲海鮮檔主不要再出售帶子,但大成街街市昨仍有帶子出售,一名海鮮檔負責人指貨源來自鯉魚門、香港仔、流浮山和內地。
他說帶子每隻售價約為一至二元,生意好時,一天可賣出近二千隻,有街坊相信用刷把帶子刷乾淨即可。柴灣市政街市昨傍晚有海鮮檔改為售賣扇貝,部份市民指日前曾到該街市買帶子吃,短期內不會再買。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帶子、蠔、青口、蜆等貝殼類海產,靠吃海洋的浮游生物生存,易將有毒素的海藻吸入並積存在肝、腸等內臟。由於部份毒素相當耐熱,高溫烹調也不能分解,市民進食有藻源毒素的帶子內臟後,若因肌肉麻痹而影響呼吸,嚴重者可致死亡,中毒程度較輕微的,毒素通常在一至兩日內就會消失。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表示,香港沒有養殖帶子,八成多帶子由廣東省湛江輸入,再運往香港仔、流浮山等魚市場批發至各街市魚檔。研究紅潮問題的公開大學環境學系研究員黃儀強指出,二月初在湛江水域有六次嚴重的紅潮紀錄,他估計,在該處養殖的帶子吸食了大量有毒的「棕囊藻」,至三月初運抵香港供市民食用,才導致多人中毒。
食環署至今仍未清楚毒帶子的來源及數量。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晚出席一公開活動時稱,會調查有毒帶子的來源,他說現未有機制抽查帶子,如情況持續嚴重,將會加強抽驗。衞生署在過去五年,共接獲十一宗貝類食物中毒個案,但今年至昨日即發生了五宗個案。
藻源毒素的出現是由於雙殼貝類海產,過濾及進食水中浮游微生藻,若海藻含有毒素,毒素便會積聚在貝類內,尤以內臟、卵子等部份最多毒素,毒素具有耐熱能力,烹調不能殺死毒素,嚴重的藻源中毒可在進食海產後二十小時內出現呼吸系統停頓。有害海藻包括紅潮,即海水中浮游藻類爆發性大量繁殖,海水中的貝類含毒素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