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驊 資深傳媒工作者
董建華「終於」落台了!終於,是因為這是不少香港人的期盼。不過,董之「辭職」,沒有為這些期盼者帶來太多的喜悅感覺。
這樁「喜事」實在來得太晚了,已過了人們興奮最高點的時機,若董能在七一五十萬人上街遊行後,就識趣地下來,相信人們會得到最大的滿足,亦可為他增加一些民望和同情,說不定會令民眾開始懷疑,其實董並非自己所想的那麼差勁。
不過,這不是民眾「不夠爽」的唯一原因,還有的是我們被迫觀賞了一齣「爛劇」,為的是要讓董體面地下台。
當然,人們不會介意讓一位老人家保留一點「面子」;但這齣劇實在編導得太差勁了,作為觀眾,就有一種被人愚弄的感覺。
更甚者,這一齣「爛劇」,參演的粒粒巨星,包括中國國家領導人、富商大賈、政客、高官……,甚至動用到國家組織,來共同炮製出這樣一個三歲小兒都看得出的謊言。
於是,觀眾不禁慨歎,我們這個也算是國際上的超級大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民族,竟然能夠如此公然地弄虛作假!我們親眼地見證了,我們的國家是建立在欺詐之上的。或許你會說,這不是我們早就知道的事實嗎?又何須為這齣「爛劇」動氣?
是的,中國文化中那種「面子」大於「實效」的虛情假意、中國政治的假、大、空積習,都已不是甚麼秘密。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將之推展至路人皆見的地步吧!一個國家、一個人,總該有點羞恥之心吧!
據說,「羞恥」確是中國文化的要素。要做壞事,也得暗中行事。現在為了讓董建華有一個體面的下台階,竟然集體地說了一個如此明顯的謊言,這不是過於無恥嗎?叫我們如何教育下一代?如何向他們灌輸廉恥、誠實等美德?
董呈辭這一齣「爛劇」,使我想到勞思光教授的《歷史之懲罰》中的一段文字:「在常識中,無論東方或西方,似乎無人會贊成欺詐的。甚至野蠻民族中,欺騙與訛詐也常常被人看作惡行。然而非常奇怪的是,在現代文明中,卻很明顯地有崇拜欺詐的趨勢。我們看見許多大規模的欺詐行為,不僅公開進行,而且被人看成莊嚴而正當。……而為之者不以為恥,論之者不以為非。這更是十分可怕的趨勢;然而似乎多數人並未發覺它可怕。原因是,這些欺詐行為已經通過一個極複雜的過程被『文明化』了。」
董終於去了,今天應該很高興,但看着這齣「呈辭爛劇」,讓我們再一次被迫面對中國政治和文化中的欺詐成份,我們就好像被人強行撐起眼皮,觀看一班政客商賈集體行淫,高興的心情已被嘔吐的感覺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