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傳媒假大空,濫用名詞,「董建華時代」之後,據說又開始了「曾蔭權時代」。
「時代」這個名詞,不是亂來的,要有輝煌的建樹,千秋萬世的一套價值觀。打開一部美術史,也沒有幾個「時代」——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綺麗浮奢,姿采紛陳,也最多只能稱為「時期」(Period),沒有資格成為一個「時代」(Era)。
大師畢加索也稱不成一個時代,其只有「藍色時期」、「玫瑰色時期」、「立體時期」,已經很了不起。德國納粹上台之前的威瑪共和國雖然很短暫,卻出現了歌廳的頹廢、用濃烈黑色的表現主義電影,對歐洲的影響深遠。然而威瑪(Weimar)是一個時代,還是一個時期,還有一點點爭議。
意大利文藝復興是一個時代,因為藝術作品在此時開始,告別神壇,對「人」這個字好奇而追尋。
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皇是一個時代,不但開拓版圖,文學家和哲學家紛陳,而且還留下一個名詞:保守而拘謹,叫做VictorianValues。法國革命的「恐怖時代」是誤譯,英文叫TheReignofTerror,只是統治,遠不成為一個時代;法文索性只叫LaTerreur,甚麼也沒有,雖然這短短的三年,賦與一百多年後蘇俄的列寧和史太林以及遠東的毛澤東一種血腥的靈感。
研習史學,不論是人類的歷史,還是旁支的美術史、建築史、音樂史,都知道「時代」這兩個字份量不輕。例如,中國自稱有一個「鄧小平時代」,但請問這個所謂「鄧小平時代」對世界文明有何新的價值建樹?憑幾句「讓少數人先富起來」、「不管黑貓白貓」;「摸着石頭過河」之類的「最高指示」,把十三億人打造為一個瘋狂拜金族,伐木截流,吃光野生動物,就可以夢想與維多利亞和文藝復興一樣,豪稱為一個「時代」?
蹲在唐人街裏玩唾沫,當然也未嘗不可。但如果有甚麼「鄧小平時代」、「江澤民時代」的話,中國其實也一樣有「蔣介石時代」、「袁世凱時代」、「慈禧時代」,細數下來,「鄧小平時代」的貪污,「蔣介石時代」也有,而且還少一點。「蔣介石時代」有的禮義廉耻,「鄧小平時代」和「江澤民時代」都沒有。「蔣介石時代」更加「偉大」。
香港從砵甸乍到彭定康,只有一個「殖民地時代」,這個時代為孫中山提供了推翻滿清的靈感。香港主權移交之後,絕無所謂「董建華時代」,正如紅樓夢,可以成為「紅學」;而把董建華空無一物的那一手叫做「董學」,是很無聊的笑話。不要把「時代」這件寶貝在唐人街裏爭相傳送,把一個真正的大時代,還給由歐美和日本主宰的人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