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政府開支失控造成財赤 - 何洋

蘋論:政府開支失控造成財赤 - 何洋

「在理事會不知情的情況下,前任主席向前任高層發放逾百萬的額外離職補償……管理小組在二○○二?三年度兩次在酒店舉行小組會議,只有七至八人參加,卻花掉一萬七千七百七十六元,平均每人支出超過一千元。」
讀畢以上描述,也許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必定認為所指的又是那些貪得無厭的企業高層,藉着各種手段來侵吞股東的金錢了。可上文提及的情況,卻並非發生在私營部門,而是審計署在去年公布的《第43號報告書》內,所揭示的存在於英基學校的其中一些浪費公帑的情況。
事實上,類似英基學校浪費公帑的情況不少,審計署每年發表的報告內,都揭露很多相似事例。大量浪費納稅人金錢的事實清楚地說明,政府為財赤產生的理由所提供的解釋根本不能成立。
特區回歸以來,多年錄得財赤。面對財赤困局,特區政府不斷向港人宣示的一個訊息,是財赤的主要成因在於香港稅基狹窄。故要徹底解決本港財赤問題,就不得不在擴闊稅基方面想辦法,增加政府收入。
可像英基般的例子卻提醒港人,財赤的成因不在於稅基的闊或窄,而是建基於政府開支的不斷膨脹之上。數據顯示,經常性開支在過去十年,共增加約九百一十五億港元,增幅高達百分之八十二。換言之,只要政府開支失控的趨勢不能給扭轉過來,無論是擴闊稅基或引入新稅種,都不能全面解決香港的財赤問題。
香港今天的財政現狀,就有如一個持續出現入不敷支情況的敗家子,試問有哪個敗家子會在需要向老父(納稅人)要錢時,會承認自己「使大咗」?不認清這個事實,本港的財赤問題將解決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