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術界與法律專家均認為,大陸昨日通過的反分裂法版本,雖有所修正,但只是文字上釋出善意,實質意義不大。而北京急於解決台灣問題,目的其實是要與美、日爭做國際強權。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指出,雖然大陸昨日通過的反分裂法版本,與草案原文有些不同,但只是在文字上面趨向和緩以表達善意,並無實質的差異。這顯示大陸仍企圖以法律戰,達到對台發動心理戰和輿論戰的效果。
台灣銘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英鈐亦批評,反分裂法恐嚇意義大於實質意義,中國強化並展現國家意志的工具,也威脅到台灣主流的民主價值,可視之為「非民主」與「民主」之爭。陳英鈐並指出,從立法意旨可知,「台灣問題」已被中國視為國際戰略一部份,能否解決,又或與中國能否成為真的國際強權,在亞洲以至遠東地區取代日本與美國地位息息相關。
台灣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翁松燃則認為,外界批評大陸通過反分裂法不理智,但北京其實有他們的考慮,因為大陸若要處理好內部問題,必先向台灣提出清楚警告:不要搞台獨,破壞兩岸現狀,也要對美、日表達有關「不要干涉中國內政」的意向。
台灣智庫國際事務部主任賴怡忠亦認為,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兩岸關係已進入新的階段,台灣因獲國際社會同情,短期內雖可取得戰略上的有利位置,但若果美、日對中國施加的壓力未能持續,反分裂法所設的框架,又獲國際社會認可,將使台灣發展空間受到限制,並被迫採取強硬態度,屆時兩岸關係將進一步惡化。
中央社/《聯合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