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酒生意靠周邊產品拉上補下

紅酒生意靠周邊產品拉上補下

紅酒屬於奢侈品,生意好壞與經濟環境掛鈎,97年開業的波爾多酒行(BordeauxFineWine),經歷98年股災及03年「沙士」兩役,令本港消費市場大受打擊,每次經濟不明朗便嚇退一個股東,時至今天,只剩下郭保羅仍堅持經營,不過,面對日漸強大的競爭,他便引入更多與紅酒相關的產品,希望以貨品多元化跑贏對手。

波爾多酒行首間店舖位於尖沙嘴河內道,初期主力做批發生意,貨品以數百至千元的中價酒為主,後因覺得零售市場利潤較高,加上當時紅酒熱潮漸盛,99年決定轉型,以零售為主,貨品也由紅酒,擴展到酒櫃及雪櫃,並分別在尖沙嘴格蘭中心及金鐘廊開店。

揀洋人聚居地開舖
郭保羅指出,零售店舖位置首要人流暢旺,交通方便,加上尖沙嘴及金鐘較多外國人聚集,又有不少商業機構,對紅酒需求較大,因此選定以這兩區為基地。
他又認為,揀選一些靜中帶旺,易於泊車的街舖,或是消費力較高的商場舖(如金鐘廊),不但可繼續做熟客生意,也有助吸納一些路過的新客人惠顧,顧客層面較樓上舖優勝。

代理酒櫃大有進帳
開業不久,銷售紅酒的店舖與日俱增,反而銷售高檔酒櫃的地方卻較少,為了增加競爭力,郭氏開始搜集相關資料及進行洽商,最終取得德國Liebherr品牌的代理權。他透露,Liebherr的酒櫃售價由萬元起,是酒櫃產品中的貴價貨,沒想到第一年便售出150個,除了證明這類貨品確實有客路外,也驗證了自己的眼光。
現時,店舖除了Liebherr的酒櫃外,還引入了售價逾萬元的雪櫃,兩者銷售額,佔店舖生意一半,平均利潤約三成,買家以外國人為主。
至於紅酒,店內八成貨品來自法國,兩成源自美國及澳洲,利潤約兩成;顧客方面以男性為主,約佔七成,平均消費額2000至3000元。

5至8月紅酒淡季
郭保羅說,酒櫃及雪櫃會因應去貨量來補充,雖是代理商,也沒有數期;而紅酒則會直接向產地的批發商入貨,口味主要靠本身的經驗,以現貨為主,每年入貨兩次,總貨量約1000箱,一般都有6個月貨期,遇到貨量不足時,多會與同業洽商拆貨,以減少貨運時間。
另外,紅酒產品除了是奢侈品外,也是節慶產品,每年中秋至翌年4月都屬旺季,而5至8月則銷情較淡,旺淡季營業額相差三至四成。
記者:丹琍

各式各樣的飲酒工具,精緻美觀,是店內不可或缺的貨品。

酒櫃售萬餘元起,銷售額佔營業額五成。

這個雪茄保濕櫃售8000元,簡單實用。

店舖地方不算大,但貨品種類多元化,吸引不同需要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