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總是酸溜溜,說甚麼錢腥,但潦倒了又如何?又把先敬羅衣當成一宗大罪,結果弄得衣冠不整。
當然不是鼓勵狗眼看人低,穿衣服的禮節,是對別人的一種尊敬,在公眾場合裏,不能太過隨便。
尤其是在電視節目中出現,西裝領帶,已是最平常的服裝。見西方電視廣播員,都守着這個規制。有些大型節目,像奧斯卡金像獎,還要求工作人員穿晚禮服呢。
反觀我們的新聞從業者,夏天汗衫一件,冬天必被羽絨褸包得緊緊。與西方的西裝筆挺,相差多遠!
這並非錢不錢的問題,倒是看電視台尊不尊重觀眾有關。穿得太過隨便,看來太過寒酸,總是對電視台的形象不佳。不能說出外工作嘛,有甚麼穿甚麼。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隨軍的戰地記者,獵人裝束或任何便服,都可以接受。出生入死時,沒人說你。
國家幹部出鏡,更需外表光鮮,指的不單是給電風筒吹得緊貼的頭髮,而是西裝領帶,必須稱身。
胡耀邦當年的恤衫,打了領帶後,領口還寬得可以伸進個拳頭,這已成為過去了,當今的穿得甚為合身。
但合身不代替會穿,許多幹部在發表談論時,雙手往桌上一擺,彎了個腰,頸項後面的西裝就凸出一團,像藏了個西瓜。
這與剪裁有關,並非崇拜名牌,而是名牌經精心設計,紕漏較少。
不着名牌也行,穿回中山裝可也。老土當時興,當今洋人也都流行起中山裝來,但是中山裝也得裁剪得好,內裏大紅大紫也顯得品味極低。花團錦簇的模樣或者過於寬大,就不是中山裝而變成殭屍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