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醒目仔」成就治港傳奇<br>跨兩朝代登頂峰

港產「醒目仔」成就治港傳奇
跨兩朝代登頂峰

【本報訊】隨着曾蔭權上場擔任署理特首,經過百多年殖民管治及七年多上海船王之後折騰的香港,終出現轉機。在香港土生土長的曾蔭權以預科學歷晉身政務官行列,在港府官僚架構中步步高升,回歸前擔任首位華人財政司,捱過了過渡後七年多的政治風浪,終攀上權力頂峯,曾蔭權三十多年來在官場掙扎向上,成就了港產「醒目仔」治港傳奇。 記者:羅偉光

六七年加入政府的曾蔭權,由於只有預科程度,畢業後當上藥廠推銷員,為了賺多點錢幫補家計,他決意做公務員,後來終加入政府當行政主任,四年後再通過考試成為政務官(AO),沒有大學學位而能晉身官場「天子驕子」行列,可說是個異數,曾蔭權坦言一直擔心學歷影響仕途,故他工作倍加落力彌補不足。

一向服從上司
為保住鐵飯碗,曾蔭權一直以服從上司命令為金科玉律,因為政務官傳統是未決策前要敢言提出意見,拍板後則要堅定執行。七十年代初他在財務科跟隨夏鼎基制訂預算案,首年僅負責「斟茶遞水」煲咖啡,一年後才有份寫預算案註腳。
在政府總部捱了十多年,受本地化政策之惠,曾蔭權八一年被保送到美國哈佛大學進修一年,赴美留學令他除去沒有大學學位的自卑感,感到可與同輩平起平坐。從美返港後,曾出任沙田區政務專員。
八四年,曾蔭權「紥職」,出任貿易署副署長,負責與美國就香港工業產品出口談判。八九年六四事件後,是他仕途另一轉捩點,當年港人要求英國給予居留權,布政司霍德派他獨自到英國處理,他一個人困在酒店三十一日,其間只能與霍德聯絡滙報,他不諱言箇中苦況是從官三十年最痛苦的經歷。

首位華人財爺
經此一役,曾蔭權官運亨通,九三年升任庫務司,兩年後終成為殖民地首位華人財爺,制訂過渡期預算案。
曾蔭權曾表示理財哲學師承夏鼎基,在官僚系統中成長的曾蔭權善於編製帳目,但其理財哲學是甚麼,相信不少市民至今仍不甚清楚,公眾最深刻的反而是他巧妙利用傳媒透露預算案可能加稅風聲,最終卻連年減稅的「狼來了」伎倆博取市民掌聲。
沒有顯赫家世的曾蔭權,回歸前甘冒大不韙接受英國封爵,令外界普遍看淡其仕途,然而九八年千億元入市擊退大鱷,令他民望有升無跌,陳方安生辭職後他接任政務司司長,遇上實行問責制,政界戲言他變成「無兵司令」,甚至被指派負責全城清潔運動。

擅長做政治騷
與其他問責局長比較,曾蔭權的經驗及能力無疑較好,過去一年他負責的政制改革及西九諮詢,雖爭議極大但始終未失控,而他的政治手腕更已臻化境。一名立法會議員直指他擅長做「政治騷」,「每次立法會開會前,佢都走埋去議員度傾偈博上鏡,又主動去內會見議員,其實都係搵機會喺政治舞台上表演,佢好叻食政客呢行飯。」這位由殖民地政府培育的政務官,長年在官場打滾,在中、英、港三方鑽營,今日終於修成正果。

沒有顯赫家世的曾蔭權,回歸前曾經接受英國封爵。

曾蔭權(左)於八六年曾出任當時為常務司屈珩(右)的副手。

曾蔭權被指擅長做「政治騷」,圖為他早前在立法會上的「風騷」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