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早淪為退休高幹俱樂部

政協早淪為退休高幹俱樂部

全國政協全名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顧名思義是各黨派磋商政治、討論國家前途的議政機構。但中共實行一黨專政,掌握所有政治資源,以致全國政協的權力從一九四九年成立後便不斷萎縮,現已淪為政治花瓶,政協副主席更只是名譽性的職位。
全國政協現有二千三百七十四名委員,分別來自中國共產黨和八個由中共控制的民主黨派,以及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特邀香港和澳門人士等三十四個界別。由於政協每年才召開一次大會,休會期間由政協常委會代行職責。
政協常委會現有三百零二名委員(賭王何鴻燊、梁振英等都是常委),多是各界別的代表人物及各省市自治區退休高幹,並設有正、副主席。現任全國政協主席是中共排名第四的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另有二十四名副主席,但昨天又增選董建華、民建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榕明和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梅穎,令政協副主席增至二十七人。

民主黨派價值逐步減退
其實,政協副主席只是名譽職位,並無實權,除退休的國務委員外,主要是部份民主黨派、社會團體的負責人,還有少數民族自治區或重要省市的負責人,以及港澳的代表人物霍英東、馬萬祺。病重卧床多年、早已不能行動的「百歲老人」巴金,也是政協副主席之一,並已連任五屆。由此可見,政協只是退休高幹俱樂部。
一九四九年中,中共已在內戰盡佔上風,於是極力拉攏其他政治勢力,組成反對國民黨的統一戰線,籌備成立政府。當年九月,中共與其他黨派召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商討如何分享權力及治理國家。因此,第一屆政協的權力很大,不但選出第一屆的政務院(國務院前身),還通過中共建政後的第一部憲法,不少民主黨派成員還出任部長等高職。但隨着中共權力日漸鞏固,民主黨派的利用價值逐步減退,最後政協淪為中共的政治花瓶。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