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之前曾經提到,現時在香港坐擁百萬家財已不能稱為「富翁」了,隨着時間的推移,目前的100萬元在將來的實際價值將會減少,在背後「作怪」的正是通貨膨脹。假設今後每年通脹率為3%,今天的100萬在15年後就會「縮水」到63萬多元,20年後更會減值到54萬多元,跌了差不多一半!
從前,有一個孤寒財主忽然嫌做生意太麻煩,於是變賣了所有財產換成一大塊黃金,然後到房子後花園挖個洞藏起來,並每天都會去看一次。財主的奇怪舉動被一個僕人看到了,後者發現了這個秘密後伺機偷走了黃金。財主不見了成副身家,傷心得痛哭起來,鄰居問明原委,就勸財主不如找塊大石頭回來放在原處,當它是黃金好了。這位財主死抱着萬貫家財,卻不讓它有絲毫用處,那麼是黃金還是石頭對他都毫無分別了。對於現代的「財主」們來說,如不去想辦法妥善理財,就等於將黃金藏在泥土裏一樣,而通脹就像盜寶的僕人,會慢慢偷走我們的財富。
要創造財富不易,要保住財富其實也不容易,正是「創業難、守業更難」。《福布斯》(Forbes)雜誌的全球富豪榜每年都會更新,據統計,在20年前躋身世界400大的富豪家族之中,目前仍榜上有名的只剩下股神畢菲特、Nike創辦人奈特等50多人,其餘的有200多人因投資失利而身家大跌,另外100多人因身故或分家等原因也跌出了400大的排名。一些著名的家族如洛克菲勒、EsteeLauder和杜邦等全都落了榜,可見「富不過三代」確是至理名言。其家道中落的原因也很「老土」,就是富豪後人做「大花筒」亂花錢,而且不善於投資。《福布斯》的研究更指出,富豪家族必須分散投資及控制住每年花不超過4%身家,才有機會富得過三代。
且不管有錢人富貴到幾時,一般打工仔20多歲出來工作,幾年後才開始略有積蓄,而65歲退休後有機會活到80多歲。換言之,一般人要以最多三四十年時間去累積可能要用二三十年的退休金,難度相當高。如果只通過MPF來儲起薪金的一成,可以斷言將來的退休金肯定不夠用。因此,及早作好個人退休金的投資理財規劃,其實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即使已開始了基金儲蓄計劃,其間還要不時調整投資策略,再加一點運氣,才能達致理想的退休生活。
姚謙 時富泛德財策研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