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早前邀請了一百名專業人士投票,選出一百齣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而導演費穆於一九四八年拍攝的文藝片《小城之春》,以最高票數榮登百大榜首,力壓排名第二位、由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王家衞的《阿飛正傳》則排名第三位。
今年是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紀念,繼中國《南方都市報》及廣東電視台主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獎」選出「中國百部電影」後,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隆重其事,早前亦特別邀請了一百名包括影評人、導演、學者與專欄作家投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一百齣電影,結果由一九四八年拍攝的經典舊作《小城之春》力壓一眾對手榮登榜首,成為中國片王,該片導演費穆曾奪得中國電影世紀獎的導演獎。
雖然一百齣好戲的名單明日才正式公布,但記者日前訪問多名有份投票的人士時,他們眾口一詞推舉《小》片為百大之首。《小》片的演員包括有韋偉、李緯和石羽等,故事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一個南方小城內,一個鄉紳家庭面對戰後劣境,無力振興家業之餘,又陷入一段錯綜複雜的四角男女關係中,片內人物刻畫細緻,甚具藝術風格,被形容為文藝片中的經典之作。
內地名導演田壯壯亦十分喜歡《小》片,更於○一年重拍該片,並憑新版《小》片先後奪得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可獎和特隆姆瑟國際電影節的評審特別欣賞獎。
至於排名第二位的電影是吳宇森於多年前執導,周潤發、狄龍與張國榮合演的《英雄本色》;第三位則是王家衞執導,張國榮、張曼玉和劉德華等主演的《阿飛正傳》。而王家衞其他作品如《東邪西毒》、《重慶森林》、《2046》、《花樣年華》、《墮落天使》、《春光乍洩》及《旺角卡門》等,全部入選,估計他會成為最多電影入百大的導演。
不過,舊派大導演亦實力非凡,武俠大師胡金銓三部代表作《龍門客棧》、《俠女》及《空山靈雨》,據統計皆位列百大榜上頭十位。而其他入圍的港產片還有許鞍華執導作品《女人四十》與《投奔怒海》、張婉婷和羅啟銳作品《秋天的童話》、關錦鵬的《胭脂扣》、杜琪峰的《鎗火》、麥當雄的《省港旗兵》、爾冬陞的《新不了情》、陳果的《香港製造》與《榴槤飄飄》、王晶的《賭俠》、周星馳的《少林足球》、袁和平的《醉拳》,而徐克入圍的作品則有《蝶變》、《黃飛鴻》及《新蜀山劍俠》。
至於內地及台灣入圍的電影則有侯孝賢作品《悲情城市》、陳凱歌的《覇王別姬》、李安的《喜宴》、張藝謀的《紅高粱》與《秋菊打官司》及楊德昌的《一一》等。
有份參與投票的資深影評人石琪昨日接受記者訪問時,直指《小城之春》成為百大之首乃實至名歸。石琪說:「《小城之春》係文藝片經典,以當時嚟講,佢嘅拍攝手法好創新,人物同感情描寫細緻,係難度好高嘅文藝片。」
不過對於排名第二及第三位的兩齣電影,石琪則另有看法,他說:「我睇好《省港旗兵》,《英雄本色》排第二位可能係因為當時反應好、迴響大,我個人覺得徐克有啲作品好過《英雄本色》。《阿飛正傳》係未完成嘅電影,呢啲亦係王家衞一貫作風,但反映到六十年代,懷舊情懷表達好。我亦都睇好《俠女》,佢係武俠片中嘅經典,應該排名好高。」
石琪又透露今次各投票者可選出二十齣電影,大會統計票數後,再列出票數最高的一百齣電影,但他認為若每人可選三十至五十齣電影,票數應會更平均。
採訪:何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