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平均較用粵語學習者多五分<br>小學生普通話學中文寫作能力佳

調查:平均較用粵語學習者多五分
小學生普通話學中文寫作能力佳

【本報訊】部份小學現已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一項研究顯示,以普通話學中文的小學生在中文科考試的得分,平均較用粵語學習的小學生高出五分,當中兩者的寫作能力差異最大,兩批學生相差十一點五分。小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學會促政府推行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 記者:倪清江

小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學會會長劉筱玲於九九年開始進行該項研究,她當時為保良局陳南昌夫人小學校長。校方安排小三A及B班的學生參與研究,由同一名中文科教師教他們中文科,但A班以普通話授課,B班保留以粵語上課,這個安排一直至○三年他們小學畢業。

要求擬定推行年份
由○○至○二年間他們應考的七次中文科考試成績顯示,A班學生每次成績平均分都高過B班,介乎三點七至七分,整體上平均相差五分。細分之下,A班與B班學生在寫作及識字能力的得分差距,平均達十一分;在理解及聽說能力的成績,A班學生較B班學生分別高出十分及近四點七分。
劉筱玲昨在研究發布會上表示,已盡量保持兩班學生的水平相若,在計算分數時已撇除兩批人的差異因素。她在○三年再根據專家擬定的試題測試他們,結果還是顯示A班學生表現較好。
該研究又特別追蹤兩班各兩名中文成績最差的學生,結果發現A班的兩名學生,中文科總分由三年級上期的三十分,至五年級下學期增加一倍至六十分,但B班的學生則維持只有二十多分。她認為小學應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故此要求當局盡快擬定推行年份,並培訓以普通話授課的教師。

二十中小學作試驗
當年有參加研究的陳南昌夫人小學畢業生杜樂兒、陳迪琪及葉穎欣都說,初時以普通話上中文課時,感到有困難,但經過半年後已習慣。陳迪琪說:「我覺得寫作好咗,少咗廣東字。」
語常會主席田北辰昨出席簡布會後表示,該會去年二月開始在二十所中小學試驗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研究為期兩年半。由於教學語言備受爭議,影響深遠,故必須等研究有結果後才衡量是否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