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輪心德:負溢價不代表抵買

窩輪心德:負溢價不代表抵買

有投資者問到我們何不以溢價為題,因溢價是選輪的一大因素。溢價究竟是否選輪的一大因素?我們認為倒也未必,先看看溢價的定義吧。
溢價是指若投資者把窩輪持有至到期,相關資產由買入窩輪那一刻起需要上升(認購證)或下跌(認沽證)多少,窩輪才能達致打和。舉例說,一隻認購證溢價5%,相關資產價格100元,即表示這一刻買入該輪並持有至到期,正股要由100元上升5%至105元,窩輪投資者方可達致打和,認沽證則剛好相反。即是說,溢價愈低,投資者便愈易做到打和,但此說法只針對把窩輪持有至到期的投資者。

若投資者並不打算持有至窩輪到期,溢價的意義對他們其實不大,因投資者只需比較窩輪的現價及買入價,便已可計算出打和點。他們亦應參考其他更能反映窩輪情況的數據,如實際槓桿及引伸波幅。實際槓桿反映正股升跌1%,相關窩輪升跌多少%;而引伸波幅的高低則反映相關窩輪之平貴。
至於有部份打算把窩輪持至到期的投資者可能會問:最近市場上有不少負溢價之窩輪出現,那豈不是正股不用上升(認購)?下跌(認沽),也能達致打和?但世上哪有這般着數之投資機會,若是有,那些專業投資者也會早着先鞭。出現負溢價窩輪的主要原因是除息的問題,企業宣布派息後,一般要待一段時間正股方會除息,由於窩輪價格早已反映派息因素,正股若未真正除息,以模擬數據代入溢價公式內,便會出現低溢價,甚至負溢價之情況,但這只是暫時現象,一旦正股除息,一切也會回復正常,投資者千萬不要因為窩輪出現負溢價而胡亂購入。
隨着窩輪數據日漸透明,愈來愈多投資者會參考窩輪數據,但參考這些數據的同時,投資者也要明白當中意義,否則便會作出錯誤之投資決定。以下是認購證和認沽證的溢價公式:
孫明哲
德銀投資產品部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