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未來特首須尊重自由市場 - 何洋

蘋論:未來特首須尊重自由市場 - 何洋

有關董特首辭職的傳聞,被港人不斷議論着已一段日子,昨天傳聞終變成事實,董特首正式宣布辭職。
回顧董特首自上任以來的經濟政策,不難發現這些政策都有濃烈的計劃經濟色彩。這其中又以八萬五房屋政策和一系列透過以「港」(如中藥港)建港的政策,最為凸顯董先生對政府能力的迷信。
董先生顯然深信憑政府的一連串措施,便能加速本港經濟轉型,找出可引領香港經濟更上一層樓的新經濟火車頭。結果這些政策不但未能帶來預期的正面效果,卻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
未來的特首,務必要來一個經濟政策上的撥亂反正,讓香港重新返回依賴自由市場推動經濟發展的路途上。新特首必須明白,香港過往所創造的經濟奇迹,與政府干預和工業政策無關,全靠自由市場這無形之手得以實現。
對於香港過往憑自由市場發展起來的經驗,時為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曾有很深刻的描述:「香港經濟在過去半世紀內數度轉型,幾番似乎面臨困局,結果總又柳暗花明。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緊守本位,專注於締造有利個人和企業創富的環境,而沒有越俎代庖,代商界決定未來的發展路向……每一次香港走上經濟新台階,都與政府的直接指導無關。這是我認為處理香港經濟必須堅持的第一條。」
問題是董特首在過去七年,之所以放棄自由市場理念,代之以計劃經濟思維來制訂政策,除董先生的性格外,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他明白自己的職位欠缺認受性,從而有必要在極短時間內做出一番政績來。採取政府主導的經濟政策遂成為他欲尋求認受性的一種重要手段。
從這角度來考慮,只要產生新特首的方法不循增強認受性那方面去改革,恐怕未來的特首為求極速取得政績,計劃經濟模式的政策將陸續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