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 - 鍾偉民

反胃 - 鍾偉民

人,大概有兩個形象:一個是「自我形象」,一個是「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我們照鏡子,鏡子裏的「我」,跟別人眼中的「我」,是有距離的;這個距離,不能離得太遠;離得太遠,比方說,你覺得自己瘦得像一隻猴子,但世人都認為你是一頭豬,你就可能有問題:心理有問題,精神有問題,或者,都有問題。
一般來說,「自我形象」偏高,「自我感覺」良好,是正常的;所以,「青龍頭頭號美人」,或者「石硤尾首席靚女」,認為自己是「香港第一美人」,把自己看高一線,不能算「病態」;夏蕙姨告訴你,她是「宇宙第一奇葩」,那才叫發神經。
「自我形象」和「別人心目中的形象」相距太遠,一般會產生良好的喜劇效果。澳門,偶有盲人協會邀請一些香港九十九流詩人,或者「兒童(程度)文學家」來「演講」,我無事必去捧場,這些「為識者笑」的小丑,他們的「自我感覺」因為過度良好,朗讀自己那些蹩腳歪詩的時候,眉梢眼角流露的得意神色,教人一見難忘,每回想起,真是煩慮頓消,心臟衰弱的,可以即時笑死;我,往往是帶着研究「畸形人類行為」的心情去觀賞的。
這種因「距離」而產生的「效果」,如果距離太遠,效果太強烈,有時候,卻會教人厭惡;香港有一個梁愛詩,她是甚麼東西,她對「法制」的摧殘和破壞有多嚴重,大家心裏有數;可她是怎麼「看」自己的?她鏡子裏的自己,會不會是一個巨人,一個偉人?她在電台「呼籲」香港巿民,一旦特首出缺,要團結一致,要讓人覺得港人有能力治港。港人,甚麼時候不團結?為甚麼沒能力治港?就差沒「團結」起來,趕你下台而已。董建華是一堆大便,你梁愛詩,在港人心目中,只是大便拉出來的大便;大便攬鏡,自覺是社會良心、港人楷模、道德典範……昂然步出主觀的神壇,客觀的糞坑,來對港人訓話,那就失卻喜劇效果,徒然教人反胃。
親愛的律政司長,香港臭了七年,你有責任,還是挖一堆泥,把自己埋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