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說沙士一疫,令香港進入「後董建華時代」。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仍清楚記得,董建華政府○三年面對世紀疫症,反應遲鈍,進退失據,社會於是陷入「自動波」狀態,「政府未決定停課,市民自己已決定唔畀仔女返學;醫院裝備唔夠,醫護人員自己畀錢買口罩、保護衣。」港人那時終於明白,不能靠政府,惟有自救。
沙士疫潮爆發,盡見董建華議而不決、用人唯親的作風。無論是封閉疫區淘大花園、頒布隔離令、學校停課、增援醫護抗疫設備等措施,他都未能當機立斷。二百九十九條寶貴生命無辜犧牲,市面百業蕭條,經濟雪上加霜。醫護界破天荒上街、失職官員卻在董建華力保下遲遲不肯下台。拖拉一年,直至立法會公布沙士報告後,楊永強去年才應聲倒台。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蔡子強指出,沙士爆發之初,董建華的注意力仍集中在處理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偷步買車事件,至疫症演變成重大公眾健康危機時才出手已太遲,他的領導作風決斷不足,加上弱勢政府已成定局,結果只有被形勢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