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每一個人致敬」<br>CBS王牌主播告別 丹拉瑟見證了勇氣

「向每一個人致敬」
CBS王牌主播告別 丹拉瑟見證了勇氣

沒有勇氣,丹拉瑟(DanRather)不能跑在新聞前線超過四十年,挑戰權貴、狠批建制、捲入歷史和世局的洪流中;不能坐在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王牌主播二十四年,在收視和批評的壓力下,依然以忠誠立場,向餐桌前的觀眾報道新聞。周三是他最後當CBS主播的最後一晚,就在這一晚,他把江湖老的經驗總結成兩個字送給大家,這兩個字是「勇氣」(Courage)。

在主播生涯落幕的一晚,丹拉瑟依然是丹拉瑟。他在《CBS晚間新聞》中,如常衣履整齊,穿着深藍色的西裝,結上紅色的領帶,帶着南方口音、用沉厚的嗓子報讀新聞,頭條是油價上升令華爾街過了黑色的一天,之後是其他新聞。二十分鐘過去,都是莊嚴的新聞報道。

以「勇氣」兩字做結語
到節目的尾聲,他才以簡短的聲明,向大家告別。聲明簡短,但一字一詞,擲地有聲。他向九一一恐怖襲擊的死難者致敬,向南亞海嘯生還者致敬,向美國軍隊致敬,向受壓制的人、體弱的人和出生入死採訪的新聞工作者致敬。「以及向你們每一個人致敬。」他說:「勇氣。」
丹拉瑟在《CBS晚間新聞》不是第一次用「勇氣」兩字做結語。一九八六年九月,他第一次這樣做;一周後,他停用了,因為仿效他說「勇氣」的人太多,情況就像今天傳媒後輩學他用鎖鏈綁着自己報道風暴消息那樣。
「勇氣」不是說的是做的。在他的新聞事業生涯中,丹拉瑟一直表現出大無畏的勇氣。六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美國人第一次認識他的名字,他這天率先在達拉斯現場報道了總統甘迺迪遭遇驚天大刺殺,也搶先報道甘迺迪的死訊。六四年他自動請纓,要上越戰前線採訪。七四年,他在鏡頭前頂撞鬧出水門事件的總統尼克遜。八○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他喬裝潛入採訪。

報道出錯 招牌蒙污
八一年三月九日,他接替「美國最信任的人」克朗凱特任CBS主播,但他登上龍門,依然不錫身。八九年到北京天安門採訪學生運動。九○年採訪蘇聯和東歐共產政權骨牌般倒下的「蘇東坡」。九一年跑到波斯灣戰爭最前線。前年七十一歲仍當小伙子都未必敢當的隨軍記者,隨美軍攻打伊拉克。
由詰問權貴到在戰地出生入死,丹拉瑟表現出來的,正是勇者無懼的勇氣。勇氣,是他人生經驗裏的一大總結。即使自水門事件頂撞尼克遜以來一直被右派視為報道偏左,他也一直不理。即使去年未經求證就報道現總統喬治布殊七○年代服兵役受特別優待,令CBS的金漆招牌都褪色,自己的事業跌入谷底,他依然勇於頂着漫天的批評、右派的心涼,承認責任,於十一月二十三日宣布會辭去主播職位。
這次未求證就作出報道,錯是錯了,蓋洛普民調顯示現在只剩下兩成三人相信他的話。不是人人喜歡他,但到底瑕不掩瑜。加州瑪麗安每天都看丹拉瑟報新聞,對於他退下主播位,她「覺得他受到這樣的對待太恐怖了」。麥尼爾說:「他們毀了他的聲譽,要淡化他五十年來的苦幹。」
跟他一樣名登三大王牌主播的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詹寧斯,在周三晚報亦報道了丹拉瑟退下來的新聞:「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做記者是一種感召。丹拉瑟有的是使命。……我和他是朋友,我們祝福他。」同行沒有如敵國,說明不管功過幾分,丹拉瑟在美國新聞界上的超然地位。

「丹拉瑟有的是使命」
丹拉瑟告別主播枱,他用勇氣跟大家話別,也向觀眾說多謝,他最後的一句話是:「丹拉瑟為CBS晚間新聞報道。晚安。」每一個字在他讀出來或大家聽起來,都特別清晰,這到底是他最後一次奉上這句話了。到了明天,這句話中丹拉瑟的名字,會由BobSchieffer暫時代替,直至CBS找到新主播人選。
告別丹拉瑟,他報完最後一句,跟他並肩作戰已久的CBS新聞同事、記者一湧上前,舉杯碰酒又鼓掌足足幾分鐘歡送他。丹拉瑟說大家拍手掌拍得太多了,喝下一杯WildTurkey威士忌酒。
美聯社/法新社/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霍士新聞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