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國內長大的朋友很奇怪地問我:「你是讀女校的嗎?」
「是啊,有甚麼不對勁?」我反問。
「沒甚麼,只是國內很少分男校或女校,我們一律是『男女混合校』。」
我打趣,「香港則沒有『男女混合校』,只有男女校。」
香港的家長主要是理是不是名校,最少限度我沒聽過家長說:「怕兒子同性戀,所以不准他讀男校。」
最近看了香港新晉導演麥婉欣的《蝴蝶》,何超儀飾演已結婚生子的女教師,偶然遇上一位同性戀女孩,被她笑容深深吸引,令她回想起中學年代的一段「女同窗之戀」。
《蝴蝶》是一套很細緻的電影,單看有一個鏡頭是飾演丈夫的葛民輝讓奶嘴BB躺在他臂上熟睡,其實這種鏡頭不容易處理,難度是如何搞定一個BB的「陌生人恐懼症」。
何超儀的演出非常稱職,不單是她的同性戀者身份,還有她演一位母親也恰如其份。
對我來說《蝴蝶》是一套有共鳴的電影,回想到從前有個女同學示愛被我拒絕,她掉下暖暖的眼淚在我手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