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分析街貨應兼顧數量

錦言堂:分析街貨應兼顧數量

本港窩輪市場自從01年尾實行莊家制及一系列的新規例後,新例便規定,每個發行商須每天向交易所上報屬於其所發行窩輪的莊家活動報告,有些投資者會稱之為「街貨表」。
由於該報告是每日更新的,較以往每星期才更新一次來得更貼市、透明度更高,故漸漸地報告中的一些資料亦開始廣為窩輪投資者所留意。當中最為人所知的,要算是「街貨百分比」及「街貨數量」這2個數據。
現時市場上普遍有個說法,就是當一隻窩輪的街貨偏高時,其引伸波幅就較有可能會變得飄忽,其價格亦因此有較大可能不跟足正股走。但當中所指的街貨,究竟是指街貨百分比,還是指街貨數量呢?就好像較少人提及。而據筆者所知,市場人士亦好像無一致的說法。今天想跟大家討論的,就是投資者在衡量街貨時,到底應留意街貨百分比,還是街貨數量呢?
街貨百分比:顧名思義,就是指某窩輪的總街貨量佔該窩輪總發行量的百分比。至於街貨數量,就是簡單直接地指某窩輪已售出予投資者的實際總街貨量。現時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當某窩輪的街貨百分比高於50%的時候,代表着市場力量對該窩輪的影響會大過發行人。而當街貨百分比高達70%-80%的時候,更已達供求失衡,甚有可能令該窩輪出現不跟正股走,或引伸波幅會大幅偏離合理水平的情況出現。

維持秩序發行商有責
其實對於上述的看法,我們並不完全認同。我們認為,窩輪的引伸波幅是否穩定及價格是否能緊貼正股走,很大程度與發行人的質素及能力有關。
當某窩輪的街貨百分比高達80%以上,甚至90%或接近100%時,投資者的確需要多加留意。但與此同時,投資者其實亦可透過街貨表內得知發行人於街貨在80%-100%期間,對該窩輪買賣的參與程度。如果在街貨處極高的水平時,發行人仍積極參與買賣,盡力去維持秩序,則該窩輪的引伸波幅及價格仍將有可能保持平穩及合理。

留意發行量有否增加
相反,如果發行人維持秩序的能力較低,則一些可能只有30%、40%或50%街貨的窩輪,其價格也未必會合理及緊貼正股升跌。因為一來,這些窩輪可能已經增加發行量,故此街貨百分比雖然不高,但街貨數量其實已非常高。
另一方面,即使街貨百分比偏低而又從未增發(即代表街貨數量亦偏低),但如果發行人不盡責、不積極參與窩輪的買賣及開價,這些窩輪最終也會有很大機會變成不跟正股走或引伸波幅飄忽的一類窩輪。
總括而言,我們認為投資者在分析窩輪街貨的高低時,除了要留意街貨百分比外,亦要同時留意街貨數量這個數據,以免被一些高街貨數量、但較低街貨百分比的窩輪誤導。
至於在考慮街貨高低與窩輪的價格與引伸波幅表現的關係時,更重要是留意發行人對窩輪買賣的參與程度及發行人的往績,往績佳的發行人會從經驗及多方面的配合(例如發行數量、加印、發行新窩輪轉倉或發出警告等),令秩序得以維持,避免或減低失控的機會。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