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多個投資研討會中,與一些投資者交談後,筆者察覺不少朋友對股份拆細(如1股分拆為5股)及整合(如100股整合為1股),兩者對股價的影響,在觀念上有一定錯誤。事緣有些朋友因某些股份宣布整合而吸納,豈料隨後股價反覆下挫。
基本上,當細價股(例如股價是一兩毫,甚至數仙的股份)宣布10合1、100合1之類,假若沒有其他利好消息同時公布,則單靠股份整合的因素,通常在股份整合前後,其股價大都會進一步下挫。
至於股份整合而引致股價下跌的原因頗為簡單,其一是股份整合後,會引致不少投資者的持股量變為碎股,造成日後買賣較為困難,遂促使投資者在「整合」前沽售。
好像某股每手1000股,閣下原本持有2萬股,但在股份100合1後,原本的2萬股便變成200股新股,因而變成碎股,日後買賣會較困難。除非在整合前增持,不至整合後變成碎股,可是大部份宣布整合的股份,大都是股價低殘,投資者不大願意吸納,因此願意在整合前增持的投資者不多,除非有某些利好因素又當別論。
筆者察覺不少二三線股,當其股價由1、2元反覆下挫至2、3毫後,即使仍有某些不利因素,但跌勢會逐步放緩,甚至止跌,可是當其股份整合後,例如10合1,股價由1、2毫整合至1、2元後,若無其他利好因素,則其先前的跌勢往往會重現,令股價再度大幅下挫。
另一方面,股份拆細,例如一股拆細為2股、1拆3、1拆5……之類,筆者察覺很多時在宣布拆細前至正式拆細後一兩周,其股價往往會出現一定升幅。這拆細而來的升幅,大都在拆細後一兩周後完結。至於隨後其股價會否進一步上升,則要看有沒有其他基本利好因素了。
自周初長和系宣布在3月31日公布業績後,這兩股的股價便出現頗大波動,先是「大插插」,繼而又止跌回穩,當中原因可能是在業績公布前,有關人士暫不能再買賣該兩股,無形中促使和黃(013)好像失去支持,而對沖基金等炒家們,可能也會趁業績前平倉,當然亦可能趁某些人士被縛着手時「踩多一腳」,將股價進一步推低才平倉。
港股方面,近日港股逐步回升,並已重上50日線,這是否市場預期「董生下車」一事快將有結果,因而偷步入市所致?不知今日會否一如昨日《蘋果》頭條所說「董擬明天宣布辭職」,帶動港股升破14000水平?
譚紹興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