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精明藥物消費者(上)
處方是醫生和藥劑師之間重要的溝通工具,它列明了病人的姓名和地址、所需的藥物學名(Genericname)或品牌名稱(Brandname);服藥的次數、劑量、途徑和療程;醫生的資料(如姓名、其診所的地址和電話);以及醫生的簽名和處方日期。社區藥劑師會核實這些資料確保病人得到安全和有效的藥物治療。
此外,選擇合適的店舖購買藥物時,市民宜首先懂得分辨「藥房」與「藥行」。每間藥房都會聘請一名註冊藥劑師當值,負責每日的配藥服務及監管藥房的運作;藥房除可售賣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drugs)如維他命、退燒止痛藥、胃藥等,在藥劑師監督下並可配售醫生處方藥物如心臟血壓藥、口服糖尿藥等。藥行則沒有藥劑師當值,並只准許售賣某些不受管制的非處方藥,故手持醫生處方的市民必須前往藥房購買所需藥物。要識別藥房其實並不困難,所有藥房的店舖外都會顯示一個獨特的標誌,店內的當眼處又會展示當值藥劑師的執業牌照及當值時間。
全港有多達數百間藥房為市民服務,要選擇合適的藥房,除要考慮藥物的售價外,亦要留意該藥房的信譽,以避免「水貨」或「假貨」的問題。不過,藥劑師的藥物輔導服務相信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因購買藥物只是療程的開端,要懂得正確服用方法、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以及服藥期間要注意的事情方為重要,因可直接影響病人對療程的信賴和依從,以及日後病情的控制。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