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產家庭盡用政府資源減輕負擔

多產家庭盡用政府資源減輕負擔

早前曾司長一段催生呼籲,全港市民為之嘩然,香港健康網絡即在二月底,進行了「香港市民對增加生育的意見」調查,600多名媽媽中,2成媽媽只想生一個孩子,更多新世代年輕人,怕不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平平哋養就不如唔好生。我們訪問了幾個有兩個或以上孩子的家庭,原來識得運用政府提供的資助,可減低負擔。

記者:陳慧敏 攝影:伍慶泉、楊錦文、陳智良
鳴謝:香港家庭福利會、雙胞會、國衞保險顧問劉小姐

幾個家庭都沒想過要發展個「大家族」,育有一對雙胞胎的曾氏夫婦,育有四個孩子的蕭太,以及三個兒子的郭太,不約而同都說「冇諗過生咁多」,最後一胎自是意外,而雙胞胎更加是意外中的意外。

CASE1
買定20年基金讀大學

曾太:「丈夫一知道是雙胞胎,就開始非常擔心。因為多一個孩子,就多了一倍的責任。」任保險經紀的曾太,跟做技術員的丈夫,已經準備了要供兩位現年10歲兒子,中學畢業後到海外升學,於是開始為他們買教育基金,位位月供$2,000,希望到他們20歲成年時,得五、六十萬到美國出生地升學。
兩位課外活動不多,上電腦班、學游水,加上念私立小學$1,600的學費、飯錢、車費雜費,每月花費最少四千多一位。曾太:「唔諗住生第三個喇!一來個擔子真係會好重,我希望要讀,就盡量給他們最好的。有了份基金,即使我們兩公婆有甚麼差池,保險公司都會幫我哋供埋佢,保證了他們將來有書讀。二來最重要係要顧及小朋友成長問題,如何教他們做個好人,才是最困難的。」

■德麟、天麒顯得自信又活潑,對於爸爸覺得失預算,他們還想要個細妹:「唔知呀!總之想要個妹妹啦!」

CASE2
突來的雙胞胎壓力大

曾太的好友蕭太育有4個子女,第三胎是雙胞胎,擔子特重:「知道懷孕時已經好驚,四個孩子真的帶來好大壓力。之前兩個囡囡都讀私立小學,為迎接兩個突來的弟弟,統統轉回公立小學。請工人都照顧不了4個小孩,自己又非常擔心,結果寧願辛苦啲,再慳啲,都結束了自己的公司回家湊仔,日日為帶孩子煮飯做阿四,讓做司機的丈夫支持成頭家。」除了開資雙倍增加外,四個孩子一會這個上訓練班,那個要測驗默書,一家人想空出時間來去旅行,都變成MissionImpossible。
最怕是現在的孩子聰明了,同時也難教了:「如何確保他將來是個好人?不給社會帶來壞影響?家陣資訊太發達,電腦、互聯網,網上遊戲、電視遊戲,你根本阻不了他接收新資訊,這才是家長要承擔,最重的責任。」

■蕭太:「資源問題還可以解決,學校提供很多課外活動,游泳班一次$20,已經好便宜。」

CASE3
經濟不景頂硬上

97年前後,因為製衣業式微,郭生郭太都面臨失業跟轉行危機。郭太:「當時私校學費要成$2000一個月(一位計),加上電腦班、手工藝班及游泳班等的學費,兩兄弟每月最少要花$7000。雖然細佬讀返公立小學,但3個小朋友的花費,都佔近6成家庭收入。」
中學時三兄弟念回公立中學後,課外活動卻仍增無減,不過學樂器,就由最少五、六百元一個月,轉到每月只需二百多元的音樂事務處去學,孩子想踢足球,媽媽就跟幾名鄰里拉大隊到球場「監場」,免得俾壞人盯上;弟弟不愛文藝活動,就參加童軍、民安隊、公益少年團,會費不過數十元,便宜的課程又學會急救、運動全能;閒來拉大隊參加義工服務當家庭活動,幫人之餘也擴闊眼界及社交圈子,學會知足常樂。

■郭太一門三傑個個多才多藝,長於一至兩種樂器,大佬電腦功力不淺、二佬網球得獎,細佬還懂少林北派武術。

■每人一至兩本文件簿,收了幾十張各活動得獎獎狀。

■二哥Joe早年更在全港校際網球賽中得第三名,郭太:「佢都係同阿哥喺樓下停車場自己打,練到熟晒去比賽之麻!都冇正式學過㖭!」

養個細路要幾錢?

有說由小朋友出生,直到去海外念大學,20年間教育費逾$200萬元,還未計其他生活雜費。當然,本地有九年免費教育撐台就輕鬆好多,家陣簡單同你計一計,做子女的,記住擘大對眼睇清楚喇!(別忘記,雜費、車費、飲食費、置裝費、社交費等還未計算在內。)

一般收費(公立學校為主):


三年幼稚園:學費每年約$12,000(×3)+書簿費每年約$500(×3)=約$37,500
六年小學:六年免費教育+書簿費每年約$1,818(×6)+課外活動每年約$12,000(×6)
=約$82,908
中一至中三:三年免費教育+書簿費每年約$2,552(×3)+課外活動及補習費每年約$12,000(×3)=約$43,656
中四、五:學費每年約$5,050(×2)+書簿費兩年約$4,038+補習及課外活動每年約$24,000
(×2)=約$62,138
預科:學費每年約$8,750(×2)+書簿費兩年約$3,166=約$20,666
大學:學費每年約$43,500(×3)+三年書簿費約$5,000=約$135,500
總數:$382,368

貴人法(名貴私校法):


以耀中國際學校為例(www.ycef.com)
幼稚園2歲至5歲全日制:學費每年約$112,800(×4)+書簿費及課外活動費每年約$3,000(×4)=約$463,200
小學Grade1-6:學費每年約$128,535(×6)+書簿費及課外活動費每年約$7,000(×6)
=約$813,210
中學Grade7-11:學費每年約$131,780(×5)+書簿費及課外活動費每年約$15,000(×5)=約$733,900
中學Grade12-13:學費每年約$132,000(×2)+書簿費及課外活動費每年約$15,000(×2)=約$294,000
海外念大學:(美國7.75兌換率計算)學費連生活費每年約$120,000(×3)+書薄費約$10,000﹦$370,000
總結:$2,674,310

過來人:獎學金準教師

24歲念教育學院的Sharon,雙親因健康問題長期失業,13歲時又患上系統性紅斑狼瘡,免疫系統失調影響身體關節,行動不便,長期奔走醫院與學業之間,會考時期還得以輪椅代步。莫說家族旅行,求學中的她日日只懂排隊上圖書館,補習班未上過,曾經想學畫畫、想學彈琴,統統敢望不敢言。15歲得到首部電腦,是慈善機構「願望成真」活動中捐贈的,而現在用的電腦,則是早年教會朋友所捐贈:「細個時覺得有補習成績會好。後來發現不是。反正我念文商科,還是得多看精讀,多做PastPaper,多計算才能有好成績。只要肯勤力,就沒有念不上去的道理。」
Sharon念過幾所學校都申請到政府津貼,但她從不怨恨誰。今日的她,仍能以GPA3.34分的成績,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殘疾學生獎學金繼續學業,向其教師夢進發。

■現在Sharon周不時會到SAO留意有甚麼獎學金,同時在學校做兼職,努力念書希望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星期三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免費參觀,閒來會去看畫展。

五項生活津貼齊申請

沒查過都不知道,在香港念書,除了九年免費教學、學費減免,大學有政府貸款外,另外還有如尤德爵士及各院校近30款獎學金計劃,以及最少五項生活津貼(如政府大學預科生活津貼、葛量洪生活津貼、香港賽馬會助學金、星島基金貸款助學金及華僑日報讀者大專學生貸款基金等),減輕同學家庭負擔。資助款額由千多到一萬元不等,最開心是五項基金可同時申請,不相抵觸,統統可於學生資助辦事處網頁內找到。
學生資助辦事處網頁: http://www.info.gov.hk/sfaa/

平價課外活動$86學柔道

至於課外活動方面,康文署一直都有舉辦大量的社區康樂及體育活動課程,超過60頁課程由健康舞、羽毛球、兒童武術、柔道、中國舞等都有,收費由$80至$200不等。還有各區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的免費康樂活動,如繩網或網球同樂日等,為一家大細提供不少抵玩好去處。
康樂文化事務署網頁: http://www.lcsd.gov.hk/index.html

$130學拉大提琴

而音樂事務處每年亦提供逾700個中西樂器訓練班,為3,800多名6至23歲學員提供初學至8級程度樂器訓練,每月學費由$130至$265不等。每年7、8月招生。學員更可以每月$65租借樂器,當所繳租金累積至樂器等價時,樂器歸學員所有。
雖然多人報名,但名額同班數都不少,周不時吼住個網有甚麼新變動,眼明手快報名,就可以快人一步,理想達到。
音樂事務處網頁: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MusicOffice

星期三港九文化日

身負節儉美德的文化人,當然記得星期三這個大日子!香港歷史博物館、科學館、香港藝術館及海防博物館等文化場地,逢星期三免費入場。是為放學後上佳節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