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英時代 公僕之首<br>政務司長回復實權

港英時代 公僕之首
政務司長回復實權

根據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網頁資料,政務司司長主要是協助行政長官督導決策局的工作,並在確保政策制訂和實施的協調上擔任重要角色。政務司司長也需要主持負責制訂政策的政策委員會,並代表政府定期與立法會溝通,制訂政府立法議程的時間表。

陳太當年令董建華不安
在問責制落實之前,政務司司長是特首或港督之下的第一把手,除了財金政策局以外,所有政策局都要聽命於政務司司長。港英年代,來自英國的港督未必熟悉香港事務,往往要倚重布政司(即政務司司長舊稱)推動政策,布政司甚至可繞過行政局作決定。
回歸後,特首董建華和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不和,公務員聽命於陳太,令董感到施政受掣肘,於是董建華連任後,便透過實施問責制削掉政務司司長統領政策局的職權,政務司司長由特首的第一把手,變成一名沒有實權的主要官員。但董建華的施政沒有因此得到改善。中央這次主動參與挑選政務司司長,就是希望借換特首的機會,找一位有能力及信得過的人選擔任這職位,改回港英時代行之有效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