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的苦衷 - 李純恩

觀音的苦衷 - 李純恩

觀音開庫,成千上萬人去借。借了要還,於是又有一句話跟尾,叫作「有借有還上等人」。
其實這都是引誘。
第一引誘是觀音開庫,嘩,一借就是一億幾千萬,發達了。第二引誘,為的是怕人借錢不還,於是以「上等人」這個光榮稱號來引誘:做人要做上等人,你想做上等人,就應該有借有還。真是苦口婆心。想來觀音也曾給人拖帳不還,而直接受害者,當然是觀音廟──本來說好你借了錢後,再到本廟一次,捐香火買寶牒,誰知去如黃鶴,音訊全無,一筆微薄的香火錢,也無着落,奈何,奈何!
然而,時代不同了。從前即使下等人,都最怕欠錢,上等人,更是惜名如金,愛面如命。但到了今天,哪個上等人不欠錢?

在今天,上等人欠錢者大有人在,並且互相之間,還比攀誰欠得多誰才有本事。在他們心目中,有本事欠錢那個才有能耐,一點債務都沒有的,準是個失敗者。還有一等,本身不是上等人,就是因為欠了錢之後,才過上上等人的生活。這等人,兩手空空,只管向親戚朋友借錢。他們問人借錢,其實就是賺錢,從沒想過歸還。所以錢到了手,就視作純利,免稅免息,只管拿去裝扮吃喝,做「上等人」了。
問人借錢對於這等人來說,不過是一種生意手段,做生意要賺錢,你把錢借給他,他就賺了錢。然後就有成功感,還心安理得跟債主們廝混,好像生意拍檔一樣,心無愧意,面無懼色。反倒是一眾債主,心中忐忑,做了虧心事一樣。
這樣的「生意拍檔」,我也認識幾伙,每次見到他們廝混,看着那些心裏着急但表面作寬宏大量狀的債主,再看看在他們面前談笑自若的借主,我就想到觀音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