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急凍」兩岸現狀

中共「急凍」兩岸現狀

關建基 關建基

北京兩會掀開序幕,正式啟動《反分裂法》立法程序,爭取主動以牽制台獨勢力的擴張。雖然三通使兩岸氣氛得以緩和,但並不動搖北京落實立法的決心,難道北京真的不理會台灣人民的感情、不考慮美日的藉口干預?
我們注意到胡溫的領導班子正進行新時代的治國方略,從前三代以人治為本的隨機性領導,轉變為以法治為本的制度性領導,這個轉折可能蘊藏着各種真正的和平並不是不可能的。
對北京而言,若制訂「統一法」,則等於承認兩岸分裂現狀,若台灣人民不接受統一,那謀求統一的北京豈非「單方面片面改變現狀」?這就違背了去年十二月溫總在華盛頓會晤布殊時所作出「不片面改變現狀」的承諾。若長期維持分裂現狀而未能實現統一,豈不是北京違反了「統一法」?無論屬於何者皆使北京處於被動。

對內而言,《反分裂法》可能是黨內對於處理涉台事務、邊疆少數民族分離分子的新黨政指導原則;並把軍內主戰派及鴿派的爭議轉化成經審議的條文和程序,一切軍事行動則依條文機制啟動,而非一時的政治衝動。
對美日而言,就是把雙邊外交中的涉台部份,定調在一部由北京主導設計的法規之內,北京很可能把《台灣關係法》中的美台交流部份的若干內容定義,並收納在《反分裂法》條文中。當然,北京亦可能相對尊重美方的態度,可以注意到美方的反對辭令只是一般外交指定動作,其實北京至今仍未公布具體內容的最有可能原因,是仍在與美方角力條文細節。
對美國來說,台灣的主要意義在於牽制並消耗北京的戰略資源,遏制中國崛起,美國自身的重大戰略利益(個別退休政客及軍火商除外)其實並不倚賴台灣,反而國際重大事件需要中國支持。

對日來說,情況就不一樣。日本作為一個資源高度匱乏的島國,海上運輸線就是「生命線」,台島正處於扼住日本「生命線」的關鍵位置,再加上中日懸而未決的釣魚台列嶼、黃海爭端,若北京不能透過此次立法契機,把台島進行清晰的法律定位,則日本將有可能利用《周邊事態法案》和與美共同發表的《新安保宣言》,為介入台海事務提供更多「法理」,反而增加台海問題的不確定性。日本甘願俯首充當美國在亞洲利益的馬前卒的最大誘因,就是藉着結盟以消耗中國國力,為進一步在黃海及東海海域侵犯中國海洋權益作準備。
對台灣而言,北京雖然在客觀上未對台行使過治權,但在法理上她是擁有包括台島在內的領土主權(等同中華民國憲法對固有領土的主張)。因此,北京藉此法把台島領土、台灣人民、民代、行政當局、分離主義分子(如:被皇民化的親日分子)區隔,尤其可能把全民投票的定義、議題範圍、公民身份等作一系列詮釋,在不影響兩岸正常經貿交往的同時,鎖定中共對台的最低政治要求,「急凍」兩岸現狀。

北京這一動作可能變相把台灣早期制訂的「國統綱領」大陸化,把「國統綱領」中的「一個中國」原則凍結,把深受美方認同的「四不一沒有」宣言,以國內法形式凍結,以避免兩岸關係倒退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或符合《反分裂法》內若干條款時,把改變現狀一方的責任定性,屆時紅軍便師出有名。
那就是說,現狀大陸和現狀台灣都屬於一個抽象中國,只要各自都能穩定在這一思想狀態中不被破壞,各方總能獲得一個對內部交代的說法;所以外界不必過度擔心。
而今天台海兩岸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並非「統獨之爭」,而是北京對自身和綜合國體未來角色的定位選擇,是否貫徹從下而上地實行以民為本、執政為民的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