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島之爭糾纏數百年

獨島之爭糾纏數百年

獨島(日本稱為竹島),是由兩個小島和三十四塊岩礁組成,總面積只有十八點六平方公里,但它位於韓日在東海中間海域的地理位置,使兩國為它展開幾百年領土歸屬之爭。

二戰後日曾派兵佔據
在地理上,獨島位置較近韓國。南韓指早在公元六世紀,朝鮮人就有獨島的紀錄,更有漁民到過,也曾用來流放罪犯。日本則在十七世紀初有漁民「發現」竹島,之後兩國漁民在該島捕魚時相遇,引起該島歸屬的外交糾紛。日本在一九○五年入侵朝鮮半島後,即宣告擁有竹島主權。
二戰後日本將獨島交給駐韓美軍管轄,後交南韓控制。日本在五三年趁韓戰爆發,卻派兵佔據該島,被南韓居民自組「義勇守備隊」趕走。日本之後每年都向南韓提出外交抗議,雙方為該島主權各執一詞。
九四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生效後,雙方為爭奪海洋資源、擴大專屬經濟水域,對該島之爭更為激烈,各有動作。南韓發行獨島郵票,日本出竹島郵票。日本島根縣議會上月提出法案紀念「竹島之日」,南韓政府和民間更激烈反應,首都首爾(漢城)更爆發連日火爆的示威場面,顯示韓日間的主權爭議,跟中日間的釣魚台主權爭議,都由得一方一廂情願作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