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亦可狠辣 - 李碧華

杜甫亦可狠辣 - 李碧華

《三十六計》第十八計,叫做「擒賊擒王」:︱︱「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鏗鏘押韻,妙語連珠,也許引用多了,覺得通俗,還以為順口溜。
原來是杜甫的詩。
民間的「打蛇打七寸」,中牠要害,正如打垮敵軍之主力,擒拿首領,蛇無頭不行,便可乘勢擊潰,徹底瓦解,事半功倍。沒有認定目標,不但浪費精力,還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如此狠辣招數,出自杜甫?他老人家感時傷亂,憂國憂民,胸懷寬大,語重心長,人尊「詩聖」。「聖」,不是甚麼政協副主席之類神枱虛銜,全憑才華實力和作品成就而得。杜工部的詩中有計,好似同身份有點不配合。
但這出自他《前出塞九首》的詩,還有後四句:「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部隊強悍,鬥志高昂,智勇並用,以最精銳兵力,快速爭勝,也是減少無謂殺傷犧牲的方法。強兵可制止侵略,亦可自保自重,免生靈塗炭︱︱其深意不在「武」,而在「止戈」,這是一位文人參軍的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