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婦女有情緒病不求醫

四成婦女有情緒病不求醫

【本報訊】婦女每遇到情緒或心理問題,往往礙於「家醜不出外傳」心態而諱疾忌醫,當中不少情況變差成為抑鬱症。有臨床心理學家批評公營醫療體制資源不足,市民通常輪候半年才可獲得心理或精神醫生治療,所以建議專業團體制訂私人執業名單,方便有需要人士看病。

倡訂私人執業名單
提供輔導、情緒評估的「Fullife臨床心理服務」上月訪問了近五百名十八歲以上女性,發現四成中年婦女因不知途徑及費用昂貴等抗拒就醫。該機構的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姘表示,公營醫院提供的心理、情緒輔導價格雖然低廉,但往往要輪候半年才「有得睇」。她建議有提供心理及情緒輔導的專業團體,制訂私人執業名單以方便市民看病。
年近五十的陳女士(假名)六年多前因丈夫有婚外情,導致連續半年失眠,初時因抱「家醜不出外傳」心態而不敢看醫生,「我曾經諗過同埋對仔女自殺,但佢哋係無辜嘅,諗諗吓就去睇心理醫生,好彩都冇事。」她呼籲有問題女性應及早求醫,避免慘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