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開庫 - 李純恩

觀音開庫 - 李純恩

每年觀音開庫,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去借庫。
借庫就是借財,買一副香燭寶牒,就可向觀音借一大筆,票面開出來,從三百萬到四億,抽中了一個大數目,真是逗得人心花怒放。
觀音開庫,起源賑災扶貧,到了今天,意義卻跟銀行差不多,開倉貸款,不論貧富,都可以去借。我就認識一些有錢人,身家豐厚,但每年一到觀音開庫之前,已興奮得睡不着覺,盤算着如何找門路,在觀音開庫那天排個頭位,心目中也有宏大的目標,借他一億幾千萬。
這一億幾千萬,當然不是真錢,但還是要借。
按理說,做人最好不欠,借了就欠,欠了就有一份壓力,因為要還。一個人,不拖不欠,才能活得無憂無慮逍遙快活。如非到了窮途末路,幹甚麼要去賒去借,無端端為自己添一筆債務,添一份責任?
只是,「責任」二字的份量,遠不如「着數」為重。「着數」當前,「責任」也就沒甚麼大不了。向觀音借庫的人,也是知道要還的,但借個一億幾千萬,還不過一副香燭寶牒,這種價值上的巨大落差,使貪小便宜的人覺得太着數。於是也不理是不是真的需要,不理是不是本身已家財千萬,本着「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宗旨,一窩蜂擁去觀音廟,燒香磕頭借錢,那一刻,管你是何等人樣,心中一貪,擠來擁去,觀音像下,就是一群從心裏窮出來的窮光蛋。
於是你也明白,為甚麼銀行的sales那麼熱衷到處打電話用低息引誘不等錢用的人借錢,因為只要這個世界上還有指望觀音開庫的人存在,他們的生計也就有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