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反分裂法 - 李怡

李怡專欄:反分裂法 - 李怡

北京兩會的重頭戲,會是在今天提出審議的《反分裂國家法》。這個法案的提出,大半年來一直引起台灣朝野民眾的疑慮,美國、日本、歐盟也對這個法案會不會導致戰爭表示擔心。北京方面,儘管多次派專人向各國解釋,但法案的條文在今天之前都沒有透露,它的底線會劃得較為嚴苛還是較為緩和,甚受台灣及國際社會的關注。
如果是嚴苛的,台灣動輒會牴觸底線的法案,那麼台灣很可能會提出《反併吞法》來反制,從而導致兩岸局勢的緊張。這不僅影響台海和平,也影響亞洲以至國際局勢的穩定。
上星期五,胡錦濤在出席政協的分組座談會時,提出了新的對台四點意見。從胡的談話,也許可以看到《反分裂國家法》一些方向。
胡的四點意見是:第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第二,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第三,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第四,反對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妥協。
四個「絕不」,沒有甚麼新意。但在胡的談話中,仍可從字裏行間看到一些對台政策的新思維。
首先,是對兩岸現狀的陳述。過去,中共一直強調「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而在胡的這次談話中,卻說:「從一九四九年以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這就是兩岸關係的現狀。這不僅是我們的立場,也見之於台灣現有的規定和文件。」甚麼是台灣「現有的規定和文件」呢?除了台灣實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並沒有任何對「一個中國」及「兩岸現狀」的「規定與文件」。換句話說,中共當局願意正視台灣在實行「中華民國憲法」這個現實,而不是一味強調「台灣是中國一部份」,視而不見地否定兩岸分立的局面了。

其次,胡錦濤說,「只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甚麼人、甚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甚麼、做過甚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甚麼是「九二共識」?按當時參與談判的國民黨人士表示,所謂「九二共識」,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意思是兩岸都承認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的涵義各有不同表述,北京的表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民國」,在「表述」方面沒有共識。因此,已故的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認為應稱「九二諒解」,陳水扁不贊同「九二共識」的提法,但他以「九二精神」、「九二香港會談基礎」來取代。胡錦濤若能從肯定「九二共識」進而同意「一中各表」,而不是如中共過去只講「一中」,不提「各表」,那麼兩岸就有可能撇開「共識」的文字障,直接以「一中各表」作為重新開始會談的基礎了。
其三,胡錦濤還說:「我們希望,台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二月二十四日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改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承諾,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句可以隨意背棄的空話。」──這段話,是中共領導人第一次承認陳水扁是「台灣當局領導人」,並要以阿扁的「四不一沒有」作為台灣沒有「改變現狀」的承諾。這顯示北京在意念上與台灣當局的距離有所靠近了。
從胡的談話來看,《反分裂國家法》的條文,大概會較緩和,也許會避開「使用武力」這樣的字眼,只講對台獨「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