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歷史上女皇帝武則天是盛唐時期其中一名代表人物,藏着她無數瑰寶的乾陵至今仍長埋地下。當今出土唯一屬於該女皇帝的文物「武則天除罪金簡」,下周一將與逾三百件、共值逾二十億元的國寶級文物,一同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
「走向盛唐:文化交流與融合」展覽將於下周一起至六月十日,在沙田文林路一號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展覽處副處長陳烈昨日向傳媒介紹展覽部份文物,包括武則天除罪金簡,該長方形的金簡長三十六點五厘米,寬七點八厘米,上面刻有六十三字,更有多個由其自創的漢字。他稱,金簡的內容大意講述她在朝時立下的功績,是晚年祈求上天免除罪惡的物件,故此彌足珍貴,但他不願估計金簡的市值。
陳烈透露,一九八二年河南嵩山一名老農無意中推開一塊大石後在地上發現金簡。金簡館藏的南京博物院原定運往台灣展出,最後經由國務委員唐家璇及陳至立兩人簽署文件後才獲優先來港展出。
陳烈又稱,經歷了四百多年民族的融合,宗教思想上的交往,文化藝術上的兼容並蓄,才出現唐代盛世。其中唐代的青釉鳳頭龍柄壺集波斯、印度、古希臘、中國及草原五種文化於一身,代表了中西文化融合的完美結晶。
由國家文物局和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辦的「走向盛唐:文化交流與融合」展覽,集合全國十四個省、市、自治區近四十六個文博單位的珍藏,總值逾二十億港元。展覽共分六部份,探討中國文化由東漢末年至隋唐盛世的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