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董建華的「病情」又有新發展,本身是醫生的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鄭維健「診斷」,長期承受壓力的董建華,過去七年半以來一直受單方面的攻擊及批評,很大機會引發心身病(PsychosomaticDisease),例如胃潰瘍及骨折等,即使是鐵人也捱不下去,若董建華再不休養、繼續承受壓力,情況將會「好危險」。有醫生指出,長期承受壓力可以影響判斷力,甚至引致心臟病,若董因此辭職也不為過。 記者:莊曉陽、譚暉
連日來政圈盛傳董建華將以健康理由請辭特首一職,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均談論董身體轉差的問題。
有接近董建華的人士昨日也指出,近年董建華身體轉差了,很容易患上感冒,有時要十多二十天才痊癒,董年初在立法會發表施政報告,只是站了一個半小時後便感到腰痛,事後需要服用止痛藥。
身兼全國政協委員的鄭維健曾協助董建華角逐連任特首,他昨天在北京與記者茶敍時,詳細解釋董建華的病情。
鄭維健憶述,當年他仍在中央政策組工作時,不覺得董建華身體有問題,但最近與他接觸,發現對方的精神愈來愈差,若精神長期受壓、加上工時過長,都是很容易引發心身病,例如胃潰瘍及骨折等,「你要等佢瞓喺度先至以為有病就唔得,唔去休養、去解決呢個問題係好危險!」
鄭維健表示,董建華以「七.十一」的工作模式聞名(即早上七時上班、晚上十一時下班),每天早上四時多就起床,「六點幾、五點幾都試過打電話畀我」,連假期也上班、又不喜歡休息。「一個人唔係鐵人,你又冇休息,再加埋佢受到好多單方面評論,好少人講佢嘅好話……過去七年半,除咗頭頭有個honeymoon(蜜月期),佢一直喺度被攻擊,鐵人都冇可能捱落去。」
不過,鄭維健強調,董建華並不一定要辭職才能治好心身病,他的身體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問題,若有一段時間能真真正正好好休息,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
心身病在香港並不罕見。中文大學精神科學系教授李誠解釋,心身病泛指當事人持續受到無法化解的壓力源影響,令身體的神經及免疫系統失調,大部份的心身病是來自情緒病,常見的病徵包括疲勞虛弱、失眠多夢、頭痛、肚痛、呼吸不暢順、胃痛等,但不同人的病徵各異。
李誠續說,由於免疫系統受影響,當事人或會較一般人易患感冒、患感冒亦較難痊癒,影響工作效率,大部份情況下情緒症狀會伴隨患者,如焦慮、情緒低落等,心身病有三種方法化解,包括離開壓力源、令壓力消失、或嘗試改用另一種角度處理壓力等。
醫學會會董何鴻光則說,長期承受壓力及情緒問題,會影響心臟及身體其他機能的表現,醫學上有科學證據顯示,長時間皮質醇及腎上腺激素過高,會增加心臟病發的機會率、以致心臟衰竭的機會率,連帶影響個人的判斷力;而長期睡眠不足、壓力大,也會引致心跳不規律,「如果董生真係頂唔順,為佢好、為香港好,市民都應該尊重佢嘅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