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持續受到東北季候風吹襲,在寒冷天氣警告下,昨晨新界地區氣溫普遍跌至攝氏三至五度下,打鼓嶺、沙頭角及粉嶺一帶更出現結霜景象,汽車外殼及樹葉的露珠凝固成薄薄的霜,如同罩上一層半透明的白紗,至旭日初升時逐漸融化。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張文蘭表示,新界北部多個地區出現結霜現象,是受到「輻射冷卻」影響。所謂「輻射冷卻」是指地面在日間吸收太陽熱力,入夜後熱力流失令溫度下降,是一種自然現象。
張文蘭指出,地面吸放熱力的循環時間決定「輻射冷卻」的強弱度,新界地區建築物稀疏,環境空曠容易出現「快熱快冷」現象。由於冬天入黑後地面快速冷卻,有時較空氣更低溫,遇上寒流時,接近地面的水氣便會結集成露珠,氣溫進一步下降時,便可能出現結霜現象。
張文蘭解釋,天文台公布的氣溫來自離地約兩米的探測站,昨晨新界打鼓嶺一帶最低氣溫跌至三點一度,在「輻射冷卻」效應下,估計地面的石頭、金屬及玻璃等物件,溫度便可能下降至接近零度,故出現結霜現象不足為奇。
昨晨六時許,新界北地區寒風呼呼,打鼓嶺、沙頭角及粉嶺一帶停泊路邊的多部車輛外殼,表面水珠紛紛凝固結成霜,看似蒙上一層薄紗,附近地區的樹叢間亦發現有樹葉表面結霜,但田野未有出現大範圍結霜情況,故農作物不受影響。
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一級科學主任盧覺強工程師表示,寒冷天氣下,汽車停泊在露天,車輛外殼表面的水珠凝結成霜,冰霜對汽車機件及車內的電子零件影響並不大,他建議駕駛者在開車前,應該等待引擎運行三分鐘,讓機件溫度慢慢升高,因為機件溫度標升太快,汽缸在熱脹冷縮下,容易出現爆裂。
盧覺強又補充,現時汽車機件安全性能已甚好,就算下雪天也無問題,但他提醒駕駛人士,在結霜的路面下行車要特別小心,因為路面鋪了一曾霜,十分濕滑,容易令車輛跣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