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財赤的啟示

加州財赤的啟示

梁嘉銳 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訪問學人

執筆之際,加州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所提出的財政改革所掀起的風波,才剛剛開始。或者,讓我們先看看一些數據。由於九十年代的科技股熱潮帶動,加州州政府的收入驟然增加,於是,當時的州長及政府便大肆開拓各樣計劃。但當科技股泡沫爆破後,政府收入大減,政府的開支卻不能相應下調。於是,加州州政府便累積了龐大赤字。(這個故事,對香港來說,是否似曾相識?)
赤字究竟有多大呢?各項累積約為八百億美元,有些通過長期債貸融資,有些則通過短期的債貸。但是,債始終要還的。二○○四至○五年度,以及二○○五至○六年度,每年要清還約二十億美元。但到了○六至○七,○七至○八,○八至○九年度,州政府每年便需要清還約四十億美元!這數字還未計算利息可能會大幅調整的風險。
四十億美元一年究竟有多少?加州州立大學系統(UniversityofCaliforniaSystem),即包括加州栢克萊、加州洛杉磯、著名醫學院加州三藩市等共約九間大學,每年由州政府處所獲得的總資助,也不過四十億美元。換句話說,這些債務負擔,相等於對大學教育的主要承擔。由於數目實在太驚人,而美國作為民主法治的國家,又強調知情權、透明運作等原則,所以,這些數字都在加州的不同報章中曝光,並引起不少討論。

現在問題是,加州州長究竟要如何改善這些財政赤字?阿諾最近作了一次演講,提出了幾個爭議性的方案,包括:
一、嚴格控制各部門開支上限;
二、改變現時加州公務員的退休金機制;
三、將(中小學)教師的薪酬,與表現掛鈎;
四、改變政府架構,將接近一百個委員會解散,並重整其他州政府支持的機關。
當然,提出這些大膽、而且屬於結構性改革的建議,自然遭到很多團體和組織的批評。但最重要的是,加州有這樣勇敢的領袖,提出這些建議,而加州亦有一套既定的法律以及政治程序,去討論以至表決,甚至執行這些改革。
反觀香港經歷了多年回歸,除了多了一些煙花、一些慶典,我們在架構上究竟改變了多少?有分析員說,現時港元未受衝擊,是因為有熱錢流入。但估計在○五年年中後,熱錢將會流走,屆時,倘若香港公共財政毫無起色,香港是否又再面對另一輪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