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急獨從緩

陳水扁急獨從緩

羅孚 資深報人、著名作家

在北京,人大會議已經召開,眾所矚目的《反分裂國家法》即將通過,陳水扁又一次表明,在他擔任總統的第二任期內,不會進行台獨,即所謂「四不一沒有」。他連任總統前後,在台灣叫的震天價響的台獨之聲,終於緩和下來。緊張的台灣海峽的形勢終於鬆弛下來了。
陳水扁是通過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進行會談,宣布兩人達成十點共識,他重申了在他總統第二任期內,不修憲、不改國號、不把「兩國論」寫入憲法、不作推行台獨的公投、不會取消國統會和國統綱領。這雖然是老調重彈,沒有甚麼新意。但至少他是表明了,在二○○八年任滿之前,他不會實現台獨,也就是說,他從當前似乎要走急獨的路,改為緩獨了,如果不得不獨。
急獨一緩,海峽的緊張局勢也就緩和了下來。
陳水扁為甚麼會改變態度呢?這不是宋楚瑜說服了他,而是北京通過華盛頓,施加壓力的結果。華盛頓無數官員這一陣不斷強調,而且是由布殊親自開口,說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灣海峽形勢的做法。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北京是不會主動動武奪取台灣的,除非台灣急獨。因此,單方面要改變台灣的形勢的就只有台灣,這實際上是對台灣的警告。而北京方面公開表示,要通過《反分裂法》,這就是警告台灣,不得主動去獨去分裂。宋楚瑜和陳水扁會談前,雖到美國活動,這也很可能是美國要他先行把華盛頓這一意圖加之於陳水扁。

早前,美國前任總統克林頓到台灣作私人訪問,推銷他的自傳。陳水扁雖予宴請。克林頓事後表示,台灣問題必須由兩岸和平解決。這當然包含了如下的意思:台灣的獨立不是台灣單方面就可決定的,還得有大陸的同意。布殊政府的反對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其實也包含了這樣一層意思。
陳水扁是不能對這樣的警告置之不理的。首先的一步他是獨立從緩了。要他一下子改為不獨,那不大實際。他不能急獨,也不能急不獨,只能慢慢來。現在當然還不能對他期望過高,要他保證永遠都保持「四不一沒有」。望後看,慢慢來吧。
總之目前局勢是從緩了。國民黨雖然對陳水扁、宋楚瑜會談似乎不以為然,連戰說這是多此一舉。但國民黨也不甘落後,它決定馬上派出以副主席江丙坤為首的代表團,去南京謁陵(中山陵),去廣州掃墓(七十二烈士墓)。國民黨還提出了進一步包機的建議,繼春節包機後,貨運也包機。總之,台灣海峽那邊的形勢有了鬆動,氣氛是緩和了。
台灣有人擔心北京人大會議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調子過高,措辭嚴厲,其實,如果無意進行台獨,分裂國土,又何懼之有?何懼過高、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