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 - 陶傑

活化石 - 陶傑

在中國小農社會的官場,生存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中國宮廷鬥爭,以嫉妒為本,以仇恨為綱,你手上的利益扣得緊,他沒有攤分到半點好處,看你不順眼,把你標籤為「港英餘孽」。
小報告打到主人那裏,讓主人存疑。
中國人的政治鬥爭,全以一個「疑」字為基礎。當雍正還是四貝勒的時候,曾經請教一個名叫戴鐸的心腹:應該怎樣做人,才可以取信於父皇康熙?戴鐸說:「處英明之父子也,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此其所以為難。」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在康熙面前,要「適當地」顯露辦事的能力。完全沒有才能,康熙不會對你看得上眼;過份顯露所長,同樣會引起父皇疑忌。在兄弟諸王之間,不可招有才能的人忌恨,同樣也令無才的人覺得你好依靠,這才叫「包容」。

「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這十六字說盡中國官場的結構之弊。董建華下台了,正是八年於茲,不見其長,只露其短,終遭見棄。陳方安生也早下台一步,統攝公務員有力,國際聲望高,正是過露其長,終遭見疑。
無能固然不行,有本事也會招惹疑忌;不做事是尸位素餐,做事拼搏也「見光死」,連康熙這樣「英明」,當他的皇子也如此難做人,其他朝代可想而見。適當地露其長,露到甚麼長度才不過份?五寸六寸,還是七分八分?又沒有一個科學標準,只有自己順勢執生,相機行事。一百多年來瞎折騰,不要賴甚麼帝國主義侵略、外國勢力圍堵,是自己的基因構組呈現了一種邪惡的型態。沒有FairPlay,只憑詭計,本人能力其次,旁邊的小報告和讒言為主,歷代的「人才」,完全要看是不是生逢其時,遇上的是英主賢君,還是庸主昏君,弄不好,抄家沒籍,流放軟禁,像買六合彩。

打小報告,全在於勾起主人的一個「疑」字,因為中國的奴隸主心胸太狹窄了,投身官場的歷代志士,一心以為讀書「報國」,一腔激情,太天真了,他們的頭腦也太簡單了。
今天的特區,又出現一干文革餘孽狠鬥「港英餘孽」的好戲,無非一腔嫉恨。當特首,兩年還是五年,絕對不是甚麼法律問題,端看主人信文革餘孽的小報告,還是對「港英餘孽」的信心。上溯戴鐸的一句話,即可知中國式政治的脈動,正如要了解蜥蜴的爬蟲類動物生態,必先上研侏羅紀的恐龍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