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購買的基金,多數是股票基金,又或者是債券基金。如果想風險能夠分散,便會買入一些平衡基金,內裏已包含了股票及債券。簡單而言,如果能夠承擔多些風險,便考慮股票成份高些的基金;如果想風險低一些,便買一些債券成份重些的基金。
但是經歷了金融風暴,加上環球投資環境時好時壞的情況下,投資者開始對純靠股價增長帶來回報的基金有點抗拒,現代投資者會要求有派息,而且要有上升潛力的投資,因此造就了有派息基金的出現。
市面上有些所謂「高息股基金」,其運作如下:基金會買入一些有質素、有派息、而且息率比較高的股,日後會把收的股息,按一個指定比例(例如一半甚至全數)派予基金的持有人。
過往這些所謂高息股,多數是公用股,股價的增長比較慢,但因業務穩定,因此能把所賺到的盈利大部份用作派息。通常所派的息率,甚至比銀行定期存款息率為高。因為有股息的關係,所以股東持有股份期間,回報會較為穩定。
但是現代的股市發展,所謂「高息股」再不限於公用股。有些股份為了吸引投資者,甚至會有派息指引。例如中國石油(857)就有派息指引,每年的盈利有5以上會拿來派息,於是就吸引到美國股神畢菲特吸納股份;而滙控(005)為了吸引投資者,以及要符合美國監管的要求,於是便改為季度宣布業績及派息。這說明愈高息及派息愈頻密的股份,是有很大的市場。而市面上出現的高息股基金,亦因此應運而生。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