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指引銀行要收緊樓按的現金回贈,在「不怕官,至怕管」的情況下,不管指引是否合理,銀行當然照辦。然「現金回贈」是市場策略,是市場競爭下的產品,與信貸何干?金管局何須關注並干預?
若從某個角度,金管局認為銀行有不顧風險濫貸之嫌,則應該提出證據要求有關銀行解釋,而非干預自由市場的運作,這是不恰當而且是非常危險的。
筆者明白金管局對銀行的「割喉式」競爭感到憂慮,因為銀行的盈利能力若不斷下降,一旦遭遇逆境,便難以平穩過渡,但市場競爭就是如此,而銀行界今天競爭劇烈的局面,銀行界及金管局亦應負上責任。
在過去多年,筆者已在本欄多次呼籲金管局推動銀行界培訓信貸人才,不能只一窩蜂集中追逐樓按業務,商業信貸人才的培訓成本及工資確較高,但在社會上是必須的人才,現時的工商貸款利率仍以優惠利率以上作定價,相對按揭貸款極為吸引,但就是缺乏信貸人才評審有關業務,這人才上的「斷層」,應由誰負責?大家不難想到。
「現金回贈指引」出台後,金管局似仍不斷向銀行施壓,迫使銀行盡快加息,可以預見,即使銀行體系結餘仍大,香港在未來一兩個月追隨美息上調機會已大增,不管銀行加息為香港帶來好處或壞處,若銀行加息確因金管局施壓,則絕對是一種不恰當且危險的干預市場行為,金管局宜三思。
(本欄逢周一刊出)
冠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