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心英語 - 陶傑

誘心英語 - 陶傑

英語是活的,來自人際生活,英文文法是死的,只是課室和讀本裏的教條。第一流的英語是生活的海洋中一條條神仙魚,不會只講求文法的正確,而是靈氣洋溢,神采飛揚。
英語是很調皮的語言,把英文很活絡地把玩,第一要懂得使用英語的「隱喻」。隱喻,英文叫metaphor,是一種很有詩情的創意。在電影《誘心人》裏,飾演失意作家的祖迪羅,在巴士裏邂逅一個美國少女。人家問他甚麼職業,他說;我是報紙的訃聞版記者。少女問他:訃聞版是甚麼東西?祖迪羅答:「那是新聞行業的西伯利亞。」(That'stheSiberiaofjournalism.)
這一句,就是隱喻。西伯利亞是一片天寒地凍的荒土,是史太林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報紙的訃聞版是新聞行業的西伯利亞,懂得這樣說話,集幽默、口才、自嘲於一身,省卻一大堆結結巴巴的廢話,盡顯主角的性格,這就是第一流的英語。

美國少女聽見了,笑一笑,眉毛一揚:「對我說說西伯利亞吧。」(TellmeaboutSiberia.)意思就是:不要那麼謙卑,我對你有興趣,我願意多了解你一些,請你繼續剖白吧。就這樣在巴士搭上了線,憑的是一句含蓄而得體的自嘲。英語說到這個境界,文法再熟練也沒有用,詞彙記得再多也枉然,靠的是想像力、創意、才華。
香港的英文教育,教一千年,也教不出這等英語,因為中國人本來就不會充滿想像力地溝通。訃聞版是甚麼?他多半會說:那是紀念名人的傳記之頁。這樣就悶出鳥來。用這等平鋪直敍的方式就想結識美女?可以,除非對方是一名村姑。

中國人在西方社會,英語最多只能說得平穩規矩,說不出情趣來,就是因為想像力枯竭,中國人的思想意識太沉重了。地道的英語是輕盈的,笑罵不帶髒字,富有隱喻,要有豐富的聯想,能夠笑嘻嘻地唇槍舌劍。像《誘心人》裏的祖迪羅又想打女攝影家茱莉亞羅拔絲的主意,上她的影樓,叫她為自己照相,一面問她:「你把我當陌生人嗎?」(AmIastranger?)羅拔絲冷冷地說:「不,你只是一份工作。」(No,youareonlyajob.)這就是上等的英語能力了。許多華人在美國,最多只能用英文在學術會議念報告,休息的時候,不懂得用這種語言溝通。許多人自覺英語好,就是無法所謂融入當地社會。學學《誘心人》裏的英語對白吧。想媾鬼妹,英語要有點創意,先走出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