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上周下跌基本上有迹可尋,筆者上周已提及,滙控(005)業績公布後市況將有明確方向,亦指出滙控業績除非遠超出市場預期,否則股價將受壓。過去筆者已提及,130元以上的滙控實屬昂貴,以新業績計算,PE為15.29倍,而早前大行出報告說甚麼目標價140元、148元……,基本上是預期其在05年同樣有兩至三成的增長。問題是,滙控05年會否再有從收購HI所帶來的增長呢?
港股一月份跌市,二月份反彈,回升純因為市場仍對3月份之業績有憧憬,並非真的調整完畢。息口及高油價一直是存在着的負面因素,大家對05年的經濟狀況實不應過份樂觀。不要因為見到恒指居高不下就以為是沒有影響,存在着的負面經濟因素遲早會發揮威力,股價不跌只是時間性的問題。
其實近期市場解釋跌市的多種原因,筆者早在月前已提及,只是大部份人皆不相信而已。投資市場就是這麼奇妙,羊群總是將現價等同於合理價,這是絕對錯誤的概念。市價其實是等於合理價+/-投資者的期望(樂觀或悲觀),合理價是比較客觀,可依據業績去推敲,投資者的期望則較為抽象。
樂觀的市場情緒令股價偏高,悲觀的氣氛令股價偏低。若大家將130-136元水平的滙控市價當作合理價,而04年的業績增長三成半,便順理成章地認為股價可再升兩三成,這便是極大的謬誤。因為130元的股價水平,可能是已經反映了滙控的合理價+04年增長三成+05年增兩成的期望。但是從04年下半年至今的一些基本因素的改變,預期的期望或許會落空,股價便有機會回落至真正的合理價或以下。故此,近期的藍籌股表現皆是「見光死」,滙控如是,渣打(2888)如是,新地(016)如是……,估計接着而來的長和系會是「未見光已先死」。
恒指走勢極惡劣,從成交分析,萬四點以上明顯是資金沽貨格局,相信沽貨的資金要等指數跌至較吸引水平才會重投市場。國企更加危險,上周國指重上5000點純受油股帶動,宏調及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始終會影響到國企股業績,國企股現水平風險極高。市場又出現了「藍籌弱勢,國企股不受影響」的評論來火上加油,令筆者憶起在97年,因聽到此句說話而將國企股清貨的經驗。
沈振盈
訊滙證券董事總經理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