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英語全球化大勢所趨

平心而論:英語全球化大勢所趨

自97年回歸後,政府大力推行母語教學政策,即是相對減少用英語授課,這決定引來社會上極大的迴響,大體上,大部份家長還是偏向喜歡子女進英語授課的學校。在這點上,家長是很明白現今的世界趨勢,即是英語的應用愈來愈普遍,在未來尋求知識和謀生的層面上,如果英語不好,肯定吃虧,但奈何教育官僚還是閉塞如故。
最近《新聞週刊》有專題文章,談及英語在現今世界極速擴張的情況。

教英語大生意
現在全球用英語的人數接近10億人,預測未來10年將有20億人在用英語或學習英語,這數字佔全球總人口的2/3。就以亞洲為例,估計用英語的有3.5億人,相等於那些傳統英語國家(像美國、英國、加拿大)的人口總和。中國現在有約1億學童學英語,這個數字比整個英國人口還多,隨着愈來愈多新興國家加入學英語行列,而那些國家的人口增長率卻比傳統的英語國家高,這個事實就注定未來英語的全球普及化會更快。
為甚麼英語的普及程度近十多年來增得這麼快?其中一個原因是全球化極速發展,英語公認為世界商業和學術語言,在全球化過程中,無論在引入外國投資或是替國際企業工作,都需要掌握英語,這是前途問題,怪不得人人都向英語看。
近年互聯網和電腦廣泛流行,無形中大大加快英語的傳播,因為不論是軟件程式或電腦知識,大部份都是以英語寫成。即使用電郵跟外國通訊,也是以英語為主,於是在網絡世界中,英語更是主角。
既然英語教育在全球需求殷切,所以教英語是一門大生意,就以英國來說,每年外國留學生的花費(包括學費和住宿)是英國外滙的主要來源。

另類英語冒起
最近英國財相訪問北京,他對於國人學英語的熱誠感到震驚,他也認為這是英國賺錢的好機會。他可能不知道,現時中國花在學英語的費用大約有13億英鎊,隨着2008年的奧運會來臨和中國的營商大門大開,學英語的人數會不斷增加。
英語的廣泛傳播也帶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英語本地化。本地化又分為國與國之間和地方與地方間的差別,一般來說,如果在同一國家,地方間差別往往只在口音而已,像美國的東北部(新英倫地區)和南方各州的發音有頗顯著分別。在英國本土的所謂BBC英語和威爾斯英語(Welsh),也有同樣情況發生。但國與國的英語差別就不限於口音,而是涉及文法和很多新奇字句,在其本國以外的人是不懂的,而且看來啼笑皆非。但現實是,用這種「另類」英語的人愈來愈多,現在已經超過了那些正統英語的人。因為人多勢眾,那些另類英語已反過來影響了正統的英語字彙,例如國人所熟悉的kowtow(叩頭)、face(面子)和近日常用的Tsunami(海嘯)等。
如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英語肯定在未來世代仍是國際主要語言。
李庚
英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