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術師的使命是帶給別人歡樂,陳少麟這個愛心魔術師也不例外。台上,他以懾人手法吸引觀眾,台下,他是註冊社工,把自己學習十多年的魔術技巧引用在工作上,教曉一群別人認為不可能的智障學童,以一己之力自信地站在台上表演。原來只要有愛心,不可能也可變成無限個可能。
記者:尹珊珊
攝影:陳智良
小檔案
陳少麟(Gary),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畢業,身兼註冊社工及魔術師兩職,現為國際魔術家協會、美國魔術家協會及香港魔術家協會會員,十多年表演生涯,曾獲「第四屆香港近景魔術大賽冠軍」、「2003年香港國際魔法大賽季軍」、「宏亮國際魔術大賽亞軍」,去年更憑魔術劇《魔法幻影》奪得「MyTheatre葵青戲劇匯演」最佳劇本及優異演員獎。
耐心
弱能學童建立自信
朋友介紹陳少麟(Gary)我認識,用上連串讚美字句:「他本身是註冊社工,在魔術界很有名,又出書又寫過魔術劇,取得很多獎項,點子多多,他還教智障人士玩魔術呢……!(下刪100字)」魔術,常人學已不易,更何況是智力較低一群?就這樣,我大老遠跑到元朗,為的是跟這位魔術師碰碰面。
Gary在保良局羅氏信託學校擔任活動輔導員,學生屬嚴重智障兒童,最高僅得普通人的兩歲智力,安排他們坐定定拍照已甚難,故起初就連黃校長也曾懷疑:「記得在97年『保良局教育服務50年慶典』,學生要在紅館表演才藝,Gary提議加入魔術元素,初初我都質疑可行性,但看過他們公開表演,效果很好,學生亦出奇地投入。」在藝能活動加入魔術的構思,在特殊學校中可謂創舉,這種「遊戲治療」的優點是有助增強學生自信。採訪當日,Gary露兩手,小朋友看得興奮,也參與一些簡單動作,他邊做邊解釋:「其實教魔術志在訓練他們的手指靈活,也希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決心
屢敗屢試堅持學藝
Gary學魔術,純粹無心插柳:「當年有朋友想報讀演藝學院,得悉面試要做天才表演,唱歌跳舞太普通,所以我建議他表演魔術,自己跑到百貨公司買道具,在圖書館找魔術書,希望可以幫到他,結果就一下子迷上了。」現在學魔術,互聯網上有過萬個網頁可參考,但在十多年前只靠自學。自以為學有所成,他開始接Job,試過到酒樓做公司晚宴表演,換來惡評如潮,到酒店自薦又敗興而回,最難忘是一次替《公教報》表演,台前接受人家的紀念獎牌,台後卻被批評:「唔掂,呃錢!」Gary至今仍保留這座獎牌,用以警惕自己。
魔術表演除要求純熟手法、動作乾淨利落,同時還要配合聲線、眼神、姿勢、服裝等吸引觀眾,Gary自知欠缺表演技巧和經驗,故苦心請教老前輩。「以前魔術圈很窄,學魔術不夠兩百人,要找人請教不容易。」為此,他打遍《黃頁》刊登在「表演、興趣」一欄的電話,「希望可以做助手偷師,於是逐個逐個電話打,又試過加入一些魔術組織,到魔術道具店舖跟人切磋。」努力沒白費,最後他獲魔術界前輩JasonWong聘請做助手,學習舞台表演技巧,同時兼修大學的社會科學系課程。
開心
魔術師最大滿足感
曾在多個公開大賽中獲獎,「Garycharm」(Gary的藝名)現在已是魔術界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有考慮過當全職魔術師,但發覺自己的表演取向跟商業表演不符,後者着重觀眾反應,主辦單位當然希望氣氛熱鬧,令觀眾發笑,不過魔術師表演不是為了搞氣氛,自己就喜歡一些能夠表現手法的魔術,幸好現階段我還可以選擇接喜歡的Job。」表演魔術的最大滿足感,就是能夠令人開心,Gary跟我分享難忘經歷:「試過到一所學校做學生生日會的表演嘉賓,表演完畢後,有位小朋友突然上前擁抱我說:『Gary哥哥,我好鍾意你,我要叫爸爸給多少錢,你才會跟我回家表演?』真的讓我哭笑不得。」除上台表演,他閒時會到多個機構任教,對象有資優學童、中學生、外展青年甚至成年人,「不一定要他們當魔術師,魔術師上台要表現得落落大方,透過訓練就可提升學員自信心,涉及構思劇本及策劃表演時,又可以鍛煉溝通技巧和創造力。」大抵,Gary另一份滿足感,就是讓人發揮到自我潛能。
費心
準備亞洲大賽
有說魔術師是一門神秘行業,來到Gary家,發覺跟普通人沒兩樣。他獨居,為安置價值過30萬的道具,把主人房改做工作室,「你可能覺得貴,但專業魔術師來說,我花的不算多,就好像普通人買車,都是講興趣。」除金錢,他還無時無刻出賣「腦力」,他會自行設計道具來配合自己發明的表演,早前他參加「MyTheatre葵青戲劇匯演」時更親自撰寫一個名為《魔法幻影》的魔術劇,此劇讓他同時贏得最佳劇本、優異演員獎等4個獎項,跟一般人以為魔術就是玩變手巾、變兔仔這類把戲,無疑複雜得多。「魔術表演需要創新思維,今年年底我會參加『亞洲魔術大賽』,希望可以為香港魔術界爭光。」原先一面嚴肅的Gary又忽然變臉笑說:「其實為港爭光,變相也是為自己爭光嘛!」真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