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昨天在針對台灣的「胡四點」講話中表示,「我們希望,台灣當局領導人切實履行二月二十四日(扁宋)重申的『四不一沒有』的承諾和不通過『憲改』進行『台灣法理獨立』的承諾,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句可以隨意背棄的空話。」難道北京認為,陳水扁已修正其台獨路線,向中間靠攏,因而再給他一次機會?
自從陳水扁和宋楚瑜會面、發表了關於台灣內政和兩岸關係的十點共識後,陳水扁的確刻意表現出放棄急獨的姿態,連「二二八」紀念集會,開始時也婉拒參加,爾後受到獨派猛烈抨擊,才與副總統呂秀蓮一起「極不情願」的露面,稍後還公開表示,任內無法完成「改國號為台灣」的任務。
陳水扁這些舉動招來民進黨內部和獨派的激烈反彈,辜寬敏等獨派大老聲言退出民進黨及辭去總統府資政、國策顧問等。對於陳水扁指「扁宋會」是李登輝建議,李的女兒李安妮說,父親要阿扁與親民黨合作,不會有人反對「扁宋會」,但結果好像「父母要子女去相親喝咖啡,沒有要你們上床」。從這些激烈的言論看,「急獨派」大有跟陳水扁劃清界線的味道。
筆者對台灣問題所知不多,但非常懷疑這是否陳水扁和獨派合演的「苦肉計」,導演則是李登輝,對象當然是台灣選民,還有美國和北京,目的則是阻止藍營的進一步整合,並緩減美國和北京對台灣急速走向獨立、制憲的憂慮。只有藍營處於分裂狀態,民進黨才有可能繼續保住執政地位;只有重獲美國的信任,台灣才有可能生存。
陳水扁是一個善變的政客,但對台灣獨立的態度始終如一。上台後,即使在最弱勢的時候,甚至在無法有效施政的時候,撤換了多個內閣,陳水扁也沒有在台獨的原則上妥協,繼續執行其「去中國化」計劃。現在的情況並不比過去五年差,為甚麼陳水扁反而向藍營靠攏呢?更重要的是,現在陳水扁所謂向中間靠攏,只是「口惠而實不至」,既沒回到國民黨主政時的兩岸政策,亦沒推出新措施來緩和兩岸關係。在此情況下,北京怎能這樣就認定陳水扁已「痛改前非」呢?獨派應能體會陳水扁的一片苦心呀!
為甚麼宋楚瑜願和陳水扁合演這齣「苦肉計」呢?宋是個梟雄,一個很有野心的政客,卻對自己無法登上總統寶座很不甘心。而且,月前的立委選舉中,親民黨鎩羽而歸,宋和親民黨都面臨着被邊緣化、甚至被淘汰的窘局,他也不甘心重回國民黨,做一個平凡的副主席。相反,與陳水扁擺出和解姿態,雖是飲鴆止渴之舉,早晚會嚇跑基本票源,但他暫時還可以扮演「關鍵少數」的角色,還能在台灣政壇叱咤風雲,即使這是「剎那光輝」也在所不惜。在各取所需之下,「扁宋會」自然水到渠成。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