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過選擇窩輪時,要留意有效槓桿數據。但有投資者指問,一般報價機只提供槓桿而非有效槓桿數據,究竟二者有何分別?投資者在選擇窩輪應如何運用?
槓桿代表投資一手正股與投資一手窩輪之資金比例。假設正股股價130元,窩輪價格為0.26元,而兌換比率為10兌1,那麼投資窩輪之價錢正好是投資正股的1/50(槓桿公式:130/(0.26×10)=50倍),投資者可藉此數據來預算投放兩者資金之比重。但很可惜的是,不少投資者會誤會槓桿為窩輪理論價格升跌之指標,如正股升跌1%時,會以為窩輪理論上會升跌50%,到最後得不到預期變動,又怪責發行商。要真正知道窩輪之理論升跌,投資者應參考有效槓桿。
有效槓桿跟槓桿不同,有效槓桿考慮到對沖比率,因此它衡量了窩輪的真正槓桿。有效槓桿的算式是:槓桿×對沖比率。有效槓桿可顯示正股升跌1%,窩輪升跌多少%。繼續以上述例子為例,假設窩輪的對沖比率為40%,那麼該窩輪的有效槓桿將為50×40%=20倍,即正股升跌1%,窩輪理論上會升跌20%。對比之下,有效槓桿是一個更實際及直接的數據。因此投資者在分析幾隻股證的回報潛力時,應優先考慮以有效槓桿作指標,而非槓桿。
一般來說,一隻價外的窩輪會比一隻價內的窩輪擁有較大的有效槓桿,而一隻較短期的窩輪亦會較一隻長期窩輪擁有較高的有效槓桿。較高有效槓桿的窩輪當然可帶來較高回報,但刀有兩面刃,高回報也會高風險。投資者選擇窩輪時不妨選擇一些中期證,因為短期窩輪時間值耗損較大,長期窩輪則失去買窩輪應有的槓桿。中期輪中,較進取的投資者可留意價外證(價外程度最好不要多於10%),因為輕微價外證擁有較高的有效槓桿,相對不太進取的投資者則可留意一些價內證(價內程度最好不要多於10%)。簡單一點,投資者亦可用有效槓桿來衡量窩輪的回報及風險,並配合自己可承受的風險,選擇適合自己的窩輪。
投資者如未能在報價機找到有效槓桿數據,可登入發行人的網頁或致電發行人的熱線查詢。
孫明哲
德銀投資產品部副總裁